【黃威融】好看的書,好逛的書店,好有趣的書店專題……

 

& Premium
《& Premium》

春天到了,適合去書店逛逛,帶本想看的書到舒適的場所待著⋯⋯會有這樣的浪漫抒情,當然不是中年大叔的春心蕩漾,是以下這些雜誌透過它們領先潮流的題目製作和細膩的編輯手法讓隨時都在連線的我們,深深覺得這些書、這些書店、這些日本雜誌企劃的專題真是太有趣了。

(5-1)看書的女孩們 by 《Ginza》(2014年12月號)
這本叫做《銀座》的女性時尚雜誌,是我過去一年新發現的超級好看視覺雜誌,最初發現它是在誠品書店攝影和美術同事的桌上,因為製作某期誠品刊物當作參考資料大為驚艷。要拍所謂的書,《Ginza》想的非常不一樣,她找一個穿著輕鬆款大尺碼衣服的西洋女孩拿著亞馬遜書店推出的電子閱讀器,在城市不同角落用各種怪異的肢體動作和電子閱讀器作互動表演;另外她還安排了一個蒼井優路線的氣質女在路上在書店在電車站看紙本書;最叫人拍手喊讚的,是它規劃了塗不同色彩指甲油的女模拿著素雅的文庫版讀物作手部和書籍封面封底的特寫拍攝。能夠想出這麼厲害的手法來拍書與人的關係,太值得學習了。

(5-2)這些跟吃有關的書 by 《CREA》(2014年9月號)
《CREA》是日本一本比較成熟的女性旅遊生活誌,多數人對它的旅遊企劃能力印象深刻,這次他們製作食物主題書籍,展現了它們熟練的對於女性感官偏好的掌握力。它邀請十位各領域的來賓分享各自推薦的三本書,每個人的三本書用不同的場景佈置和拍攝來呈現,非常細膩;有一部份的圖文手法很特殊,它介紹故事情節提到食物的繪本,除了把繪本攤開翻拍,旁邊還出現可愛的糕點麵包去背,相當細心。

(5-3)喜愛的書店 by 《& Premium》(2015年3月號)
這本雜誌讓臺灣許多雜誌同行超級吹捧,我也是她們的粉絲。今年三月這本書店專題,一開始先介紹了位於東京神樂坂、廣島本川町、東京下北澤、長野南縣町⋯⋯等十幾家新風格路線的書店,隨著雜誌頁面的翻閱,真想立刻去逛每一家;本期還邀請了十位喜愛逛書店的人,包括作家、料理人、女演員,實地拍攝他們逛書店的模樣;在專題的中後段,運用插畫的方式呈現人們逛書店的情景;臺灣讀者最感貼心的,是她們特地介紹了臺北的好樣書店和誠品書店,日本人作臺灣總是顯得內行,相當酷。

(5-4)蔦屋書店湘南店 by《Pen+》(2015年1月號)
還記得我第一次去代官山的蔦屋書店,被它的建築外型、空間配置、動線規畫、書區企劃、商品陳列⋯⋯徹底被打敗,前臺北的書店買到這本湘南店的整本特刊,再度被打敗。日本雜誌作特刊真是有本事,前段內容都不是討論書店有多精彩,而是在講湘南這個區域的人事物,接著才介紹書店有什麼特殊的內容,透過書店專業工作者介紹書區的空間和特色書,因為蔦屋的空間很強,他們把超級跑車和機械器車類書籍雜誌一起陳列,這就對了,書店早就不是書店而已,書店是展覽空間,書店是另一種和顧客相遇的商場, 我迫不及待想去湘南逛書店了。

(5-5)10冊1本10曲by 《madame Figaro japon》(2015年2月號)
看了不同雜誌針對書和書店的專題企劃,已經充分被驚嚇,但是日本雜誌還有別的招數,例如今年二月日本費加洛推出的這期「你喜歡的十本書 十部電影 十張音樂專輯」,編輯部去問了許多歐美日的演員藝人們喜愛的名單。每次遇到這種題目,就會想到我20年前當廣告文案時期的創意老闆許舜英小姐(她現在是上海奧美時尚的創意長)當年談「如何編一本好看的雜誌」說過的一段話:「除了要懂衣服,一定要懂文學。時尚雜誌對文化和文學應該要具備自己的態度和角度。」這段話收錄在《我不是一本型錄》,我想你應該懂我的意思,藝文事物和時尚流行絕對不是水火不容,就像這幾年我的口頭禪,文青可以救國,當然也具備行銷的意思,但是他們都不懂,希望你們懂。▍

 

標籤:標籤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