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鄉青年
打造在地藝文發聲平台


一種開店想法 遇見新北的文創風情


三峽溪畔的甘樂文創,挑高玻璃空間迎來陽光與綠意。
三峽溪畔的甘樂文創,挑高玻璃空間迎來陽光與綠意。


向來被認為民風強悍、文化厚度扎實的三峽,當年在老街保護運動上 帶領風騷、鬧得火火熱熱的「三角湧老街」,這些年湧入一波波攝影愛好者朝聖,三峽人文風光經常躋身攝影得獎作品之列,經典建築之美則早已成為臉書上「一定要的」出遊炫耀圖片。

但是返鄉開闢新天地的林峻丞,卻希望三峽可以有新舊並存的風貌。

在三峽出生長大,前往台北求學、工作幾年後,30 歲時毅然決定返鄉生活的林峻丞,幾年前參與孕育「茶山房」的事蹟,讓他一躍成為文創領域和地方上的知名人物;如今,他將三峽溪畔一處老屋改造,成為新藝文空間「甘樂文創」。這裡不定期舉辦展演活動,傳授遊客藍染藝術,結合在地美食達人分享生活智慧,並且帶領附近弱勢小孩一起 「動手做」改變自己的生命,為老城鎮注入新活力,開啟他人生的「第二春」。

「茶山房」採漢方配藥、天然茶葉與藍染草藥融入手工肥皂,「挑扁擔」的品牌形象,為三峽創造出清新的文化價值;如今,坐落在三角湧老街上的「茶山房」與有機皂,已成為三峽文化象徵意象與「必 buy」伴手禮。然而,「茶山房」成功的案例並未讓林峻丞因此自滿。相反地,他在過程中體悟對於三峽的美與文化傳承還有太多想做的事情,認為「年輕就該隨時準備歸零」,因此在 2010 年選擇離開,展開另一段文創之旅。

位於三峽溪畔、門前楊柳樹飄逸的新基地 「甘樂文創」,相較於鄰近文化街的喧鬧,格外顯得幽靜有氣質。藝文空間一方面保留古厝原有的紅磚瓦房與檜木窗櫺,收藏陳設不少斑駁門框、骨董家具。另方面保留庭院老樹,在屋前庭院掛上卡哇依手繪插畫,呈現亮麗藝文氣息。尤其是甘樂庭院裡的大榕樹,更成為旅客最喜愛的庇蔭處,而牆面上的可愛塗鴉、土生土長香蕉樹,紅磚屋瓦連結大片玻璃的空間「變形」體,則顯示出主 人的美感與潮派。

林峻丞具備年輕人少有的細心周到,企劃任何活動,總不忘連結在地人、事、物;包括 「藍染工作坊」大姐、「白雞山家庭」藝術家唐鴉陶藝作品,以及有機釀造好醋的唐婆、私房樟腦油製作老師傅等,除了在基地展售相關產品,並串連成為「甘樂」好夥伴,「想為三峽做點事」的心願是他們的共通點。

每逢長假期,林峻丞和甘樂夥伴比平常更忙。除了定期舉辦活動,導覽四方來客認識三峽,這兩年更進一步向下深耕,帶領附近山區的弱勢家庭孩童,春天種絲瓜、秋天賣絲瓜布,透過自己的雙手努力,籌措課輔、單車環島的經費;培養孩子們信心,相信自己「 I can」,處處體現「甘樂」兩字的內涵。

有些造訪甘樂的人,其實是衝著支持孩子栽種的絲瓜布而來,這樣的人情溫度讓林峻丞更深刻體會「要堅信我們做的事情」。這就是他眼中所看到的文創理念,不只是一個設計產品,而是生活點滴累積,與原本土地上就已經發展出來的種種脈絡連結,成為文化的總和。

約好見面的那一天,林峻丞正從學校陪伴孩童進行體能訓練回來,全身衣服濕透,一大早他已經出門做了好幾件在別人眼中「有點傻」的事情。然後回到基地,除了一方面要陪伴我聊天,監督空間裡的餐點服務,還要兼顧現場報名參加藍染 DIY 的親子團,有耐心地、細心地講解和看護參與者的動作,直到每個人看到自己成果露出滿意的笑容。

這就是新三峽精神吧!或許很多來到文創基地的人,都是被這樣的生命力所吸引,點一杯飲料支持一個夢想,欣賞一件古物再利用設計,或者贊助《甘樂誌》刊物,為老屋新力基地加個油,更替這塊土地種下更多不同的可能性。▍



甘樂文創
02-2671-7090
新北市三峽區清水街317號





文、攝 葉思吟



葉思吟 文字工作者,因為愛登山、愛攝影,有幸走過許多簡單生活的小地方,替自己的足跡留下文字與影像的紀錄。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