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一人旅
我特別喜歡有「古城」的城市,像是雲南的大理,泰國的清邁。那麼,一定對歷史很熟悉囉?不,我對這些古城歷史的認識,也就是旅遊書上或城門碑文那樣片面,亦不求甚解。因為「古」城魅力已不在真正的古老,而是因為時間慢慢發酵出來的一種韻味。古城有別於新城,不是政治金融商業中心,看不到流行時尚,連交通工具都回到原始:步行與自行車。
在清邁待了一個星期,一到達就與大學同學會合。她已先來玩了好幾天,隔天就要離開。她把蒐集到的旅遊資訊,整疊交接給我。叢林飛行、烹飪課、清萊一日遊,雖然每個看來都鮮活刺激,但似乎都不如這被古老寺廟,與純樸店家環繞的古城吸引我。我心想,等到城裡住膩了,再安排往外跑也不嫌遲。反正全無計劃。
我住的平價旅館在古城正中央偏北,古城四方約莫各兩公里,每天沿著主街,從最東(塔佩門)移動到最西(帕邢寺),再加上穿街走巷,走個十幾公里是家常便飯。我似乎也不覺得膩,有時一天走上兩回,每天各時段,可看可吃可買皆不相同。
決定出城那天,向旅館租了腳踏車。計劃先由北門出城,到非常著名的道地小攤,吃碗很辣的咖哩麵,然後到文創商圈──寧曼路走走逛逛,再到山腰上的無夢寺。習慣了城裡的安逸緩慢,奮力踩著小白(幫腳踏車取了名字)才切過汽車、摩托車、嘟嘟車、公車喇叭聲,不絕於耳的護城河道路,我就已經想回城裡了。但是,出來就出來了,就當成一日探險吧。
在網路上「寧曼路」三字一打,就會跑出許多新穎時尚的小清新店家。的確,獨棟洋房的咖啡館,或設計小物複合空間,都有型有款,但不知為何,總覺得好像回到臺中,我所居住的精誠商圈。因此喝過厲害拉花的拿鐵咖啡,便速速上山。
無夢寺,大概是清邁最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吧。拐入山林小徑,緩坡還不致嚴峻,淑女車加上練過的大腿肌肉,還不致下來牽車。把車停在樹林裡,慢慢散步進入保持自然的寺院區,雞群、老狗、僧侶與觀光客怡然共處,恰似那些荒地裡散落的佛像。雖然無夢寺有著神聖的佛塔與奧祕的甬道,但卻沒有太多的宗教儀式感,想要繞塔參拜,或只是散散步求無夢好眠,皆很自在。
帶著寧靜感下山,再度發揮鐵人毅力,切過環城道路,回到城裡。城外的西北境,我就去過這麼一次,因為出城一途實在太像打仗。另一側的塔佩門,則輕鬆步行就可出城。那一路有著美麗的殖民風格茶屋,有匯率親和的換匯店,還有古老的中藥行,門口賣著一杯五塊錢的青草茶。
再往北走,可以到中國城與傳統市集Warorot Market,我在這兒買了許多陶瓷與木盤,價錢比許多文創小店要低廉得多。如負重健行般,再次回到城門,在城牆邊的蔬食餐館,點一份紫米加州捲,配一杯胡蘿蔔蔬果汁,然後再慢慢折回旅館。
若問我清邁哪裡好玩,也就是這些走來走去的樂趣,反正走到鐵腿了,去按摩就是。我沒體驗過叢林飛索,也沒到過金三角(註)看長頸族,沒踏進潮流夜店,連高級SPA也一次都無,聽起來很遜。但朋友來訪,看到我家的一只花瓣造型碧綠瓷盤,直呼好看,我回答:「清邁的菜市場買的呦,一個20塊錢。」便又覺得驕傲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