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慢生活


還我長頸鹿


┃張曼娟┃



在炎熱的午後搭上計程車,按照我的慣性走一段高速公路的連絡道,剛剛放鬆了身體,悠閒地望向欲雨前的窗景,突然,一個不太協調的畫面闖進眼瞳,我的腦袋停頓兩秒鐘,而後直起身子,脫口而出:「長頸鹿呢?長頸鹿怎麼不見了?」前座的司機跟著緊張起來:「什麼長頸鹿?動物園的長頸鹿喔?跑出來喔?」我企圖再看清楚一些,卻已經被速度遠遠帶離了。「不是動物園的,是福德坑的煙囪啦。」我回答司機。「喔,那一隻我知道。」對話到這裡結束了,而我的惆悵與失落正要開始。

1994 年垃圾焚化爐來到木柵,與 1986 年動物園搬遷到木柵,對木柵人來說真是截然不同的心情,後者是辦喜事,前者則有大禍臨頭之感。顯而易見的差別,絕不會有人為焚化爐寫首歌,還能群星大合唱〈垃圾天堂〉。雖然經過許多宣導,由里長陪同專家告訴居民,焚化爐對大家的生活絕不會造成影響。

然而,正式運作之後,空氣中便瀰漫著惡臭,特別是在黃昏時分,人們奔波一整天,回到家便要皺著眉頭、掩著鼻子關上窗戶。住的樓層愈高,臭氣愈嚴重,直到夜深之後才能漸漸消散。與專家開過一次又一次會,居民感到疲憊與失望。它的後續影響是捷運木柵線的規劃,聽說捷運即將經過木柵區中心,乾淨、安靜、方便,能提高地價與房價,諸多好處仍敵不過一句話:「都是鬼話!看看福德坑。」

已經上過一次當,還能不學乖嗎?有人發起了請願活動,要求捷運繞道而行,家家戶戶簽名連署,左鄰右舍、認識的不認識的,大家都戴著口罩,在臭氣中簽了名。捷運改道了,動工了,通車了。新遷居到木柵的人抱怨著:「為什麼捷運沒經過這裡?繞到那麼外圍的地方?不是很不方便嗎?」簽過名的人沉默著,後悔了卻又無話可說。

這種低鬱的氣氛,在那隻長頸鹿出現時,忽然緩解了不少。有一天,我從住家的陽臺上看見牠,驚喜地大叫:「長頸鹿!有一隻長頸鹿!」母親聽見我的聲音,立刻趕到陽臺,以為是動物園的遊行活動,然而,看見煙囪上的長頸鹿並沒有失望,我們都覺得真是神來之筆。

長長的煙囪太適合這隻動物的體型了,在草花之中,藍天之下,渾然天成。之後的 20 幾年,不管四季如何輪轉,不管我的心情是陰是晴,牠總在那裡注視著我,用一種歡樂的樣貌,天真的神情,開心的時候,覺得牠也很快樂;低落的時候,覺得牠在安慰我:「嘿!沒關係呀,一切會過去的。」

當我出發去中南部,或者從機場搭車走高速公路,看見昂揚一身活力的長頸鹿,彷彿在說:「歡迎回家。」牠迎接過多少孩子成長?目送過多少成人老去?煙囪現在像光禿禿的紀念碑一樣矗立,總是戳得我眼睛疼。

「一切會過去的。」彷彿聽見牠豁達地說,但我還是捨不得。牠不是焚化爐的,也不是動物園的,牠是我親愛的長頸鹿。 ●






張曼娟 曾經在大學當教授許多年,曾經在香港擔任臺灣文化代表;曾經出版過締造紀錄的暢銷書,如今想回歸到沒有定位的狀態,好好過日子。喜歡旅行、觀察、發呆、胡思亂想。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