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30   住進小房子 開箱自由的家


貧窮文青與艾蜜莉都住過 巴黎三坪傭人房的明亮天光


文、攝 陳潔曜





iyDUJWKw

陳潔曜 巴黎七大電影研究博士,文字曾獲一些獎項,入選柏林電影新秀營,現為獨立撰稿人和研究者,喜愛撰寫法國書評,從事法文翻譯。



不同於臺北人的求新求變,在巴黎若住在嶄新的公寓大廈,可能會得到鄙夷的眼神。越是有資源的巴黎人,越喜歡住在古老的房子;因為經過歷史洗鍊的屋子,不僅能展現卓然的品味,也能凸顯屋主的卓越能力。畢竟能將數百年老房,裝修成舒適的現代住家,可是件宛如無底洞、勞民傷財的大工程。

巴黎中產階級,常會將 160 年前的「現代建築」── 奧斯曼(Haussmann)公寓,作為住家首選。這些花都到處可見的歷史建築,是第二帝國時期拿破崙三世命令奧斯曼男爵,將整個老舊巴黎進行「都市更新」的成果。先拆除中古世紀留下來的崎嶇巷弄,全部改建成寬敞的林蔭大道,旁邊再建造看似一望無際、相連到天邊的豪華公寓。



此篇文章僅限付費會員觀看。
登入 紙本購買 數位訂閱方案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