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舍】乍雨還晴的山城春日 小山舍的一天

Cover story A Craftsman’s Daily Life

撰文.攝影=小山舍

由阿丹、Ray、小靦三位男孩所組成草食草根團體,堅持用身體的勞動去實驗、創作「多肉植物」。試著把植物融入日常,以極簡原則尋找原始寧靜的幽美,傳達一種「減法」的生活態度。著有《日日多肉》。

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hb1 preset
上盆前先得從挑選植物開始。

雨下得有點急,睡眼惺忪中,看著牆上的時鐘,清晨四點半不到。想到昨天才把剛上盆的植栽拿到戶外沾沾露水,剛做好的一批水泥盆器也都置放於室外木平臺。不容思考,二話不說換上雨衣、踩上雨鞋便開始移盆。

與夥伴們來來回回穿梭雨中,園子的溫度計顯示11度。雨勢漸大,收拾完植栽與盆器,內心卻異常安靜;看著園子壟罩在一層濃濃霧氣中,突然想起從六年前順著興趣栽種植物,至今成立品牌兩年多,植物領著我們發現許多風景。

七點,天已亮,雨暫歇。遠方的山被洗刷得清透乾淨。

「吃早餐吧!」夥伴舉高了雙手、伸伸懶腰。我們習慣走路或騎單車在山城小鎮悠晃,去吃個當地人才知道的中式傳統早餐;心滿意足地享受完一碗炒麵後,像是提醒自己:「今天要好好工作了啊!」

小山舍
植栽上盆必須準備好介質,以及清好植物根系。

喜歡日光充足的上午,因為光線的關係,可以清楚看見植物細微的變化;從夾除枯黃老葉、搶救病株,到替換新的介質,都需要在光線充沛的晴日進行。園子的棚架下,是我最喜歡待著的角落。

結束與植物的對話,中午便跟夥伴們圍在大桌旁,一邊討論新的計畫,一邊吃著從附近店家買來的春捲,不時瞇著眼睛望向藍天,尋找初春裡的太陽。牆外的蒜香藤開滿了花,順著風的方向搖曳。京都旅行時帶回來的風鈴,在寧靜的午後,發出陣陣清脆聲響。

規定自己每天都要做盆器,這是例行工作之一。但在這之前,我會先在園子拔草,蹲在植栽層架下,一根一根將野草拔除,這讓我想起慢跑。剛開始幾公尺總是很辛苦,一旦超過一公里,調整好呼吸與步調,跑起來就沒那麼累了。頂著太陽,起初也是有些煩悶,然而半個小時過後,地面的雜草不見了,心也會慢慢沉靜下來。

接著就開始備料,投入水泥盆器的創作。

精準調配與徹底攪拌水泥砂漿,一瓢一瓢地倒入模具中,這些都需要百分百的專注,因為一點點比例上的拿捏錯誤,都可能造成盆器脫模失敗。製作完30個盆器,確認過工作室的溫度與濕度計,便計算著到哪一天才可以脫模呢?

天色暗了。幾步路就到市場,悠閒的傍晚,沒有不自己開伙下廚的理由。上市場挑選新鮮的當地食材,開心地與攤販老闆聊聊近況、交換料理祕方。三五好友聚在一塊兒大啖自己煮的晚餐;初春的埔里夜晚,溫度驟降,煤油暖爐的火光映在大夥的臉上。

晚餐後,我和夥伴得帶著工作室的兩隻黃狗去遛遛。夜雖深,仍喜歡偶爾停步觀察一下家家戶戶種植的花草樹木;偶爾換條不曾走過的路徑,發現從未去過的地方;越過河堤就是大山,站在河堤上,聽著微小的溪流聲,風迎面而來。

身子冷了,回去吧。我說。

煤油暖爐持續燃燒,連狗兒都圍著它溫暖地睡著。窩在沙發上閱讀,是一天中最感放鬆的時刻。大多會挑選多肉植物的圖鑑,欣賞植物寫真,也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但最近我在讀《植物園裡的巢穴》,小說內容像夢境一樣,在不同的時空場景裡切換,主角、植物揉雜著層次不一的情感。

而睡前不忘拿起紙筆,紀錄今天的植栽狀況,若還有精神,便畫幾筆明日的盆器草圖。小鎮的深夜就是這樣,有時安靜到只剩下微弱的鼻息聲。輕輕闔上眼,一天的勞累即將退去。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