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德斯坦的攝影課


創意現場   ✷   張雍


%E5%BA%AB%E5%BE%B7%E6%96%AF%E5%9D%A6%E7%9A%84%E6%94%9D%E5%BD%B1%E8%AA%B2 %E2%80%93 %E8%BC%95%E6%8C%89%E5%BF%AB%E9%96%80%EF%BC%8C%E6%9B%BF%E6%89%8B%E6%8E%8C%E8%B2%BC%E8%BF%91%E8%83%B8%E8%86%9B%E7%9A%84%E6%89%8B%E5%8B%A2%E9%85%8D%E9%9F%B3 final version CMYK %E5%BC%B5%E9%9B%8D 09.10.2018
Sharya Camp 難民營,庫德斯坦,伊拉克(2018)

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斯坦(Kurdistan)自治區,這塊甫結束與伊斯蘭國(ISIS)激烈戰鬥的土地,戰事暫緩之際,得來不易的平靜,空氣裡隱約嗅得出潛藏於某處為感激所滲透的珍惜。八月午后,42 度的高溫伴隨漫天飛舞的沙塵,慫恿著遠處煉油廠的焦油與灰煙乘著熱浪朝著市集喧鬧的人潮挺進。

所有曝曬在陽光下的東西都是燙的,連好奇心也是。

企求洞察故事的攝影師,在罕見其他外來旅人的庫德斯坦,就算低調混跡在人潮裡,任何一舉一動只會招攬人們、或更多人群的好奇與注意,更別奢求觀察者渴望的「隱形」。

過往 15 年的旅行主要集中在西方文化區,若在歐洲的街頭,即便長相和打扮與當地人迥異,人們也鮮少將視線用膠水緊緊黏著你。然而,目前仍被各國外交部列為不建議前往的庫德斯坦地區,當地人對外來者強烈的好奇是那般直接且洋溢,沿途路人打量我的視線形影不離,還會特地從馬路對面跑來握著我的手、看著我的眼睛說道:「庫德斯坦歡迎你(Welcome to Kurdistan!)」。拜訪郊區亞茲迪人(Yazidi)的婚禮時,現場找我自拍的來賓踴躍程度遠勝與新郎新娘的合影,一邊試著專心洞察故事的浮光掠影,另一方面更吃力地想要確保屬於那對新婚佳人的夜晚,不會因眾人對我的好奇,而讓人生大事的鎂光燈被就此轉移。

每天,我閱讀著上千張臉孔,就像是在來回翻找一本超大型字典,努力搜尋一種可能的連線,數不清的表情與我擦肩而過、消失然後再出現。深邃的眼神坦率地表達著他們的好奇與歡迎,也悄悄透露了這群庫德族人獨特的生命歷練,光是消化這些如滂沱大雨的抽象資訊傾瀉便足以讓人筋疲力竭,每當在旅館床上闔起眼睛,腦海裡緊接著浮現的又是那一張張謎樣的臉,鑲嵌著那一對對炯炯有神彷彿直視靈魂深處光影的雙眼,那炙熱的好奇像高燒那般在腦袋裡蔓延,逐漸模糊了現實與夢境的邊界⋯⋯。

來到這裡之前,始終天真地以為攝影師對他人故事本能一般的好奇心,旁人鮮少能相提並論。然而在庫德斯坦的每一天、甚或每一分鐘,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試圖透過鏡頭來觀察的這群庫德族人,無論年紀或職業,他們對我當下存在所感到的驚奇,似乎比我對他們的好奇還更為強烈。

可曾試想過—翻開書頁,比起讀者對於故事的好奇,小說故事裡的主角反而更渴望理解你來自什麼地方、那究竟是什麼樣的世界、甚至你看待故事情節的意見,那會是多麼動人的體驗?

猶如與貓咪或嬰兒相處時那般悠然也清閒—你意識到好奇心竟如此輕易地超越語言、種族與宗教的藩籬和界線,是共通人性裡最柔軟、尚未為偏見烏雲所遮蔽的純淨象限;好奇心無需翻譯,不費吹灰之力便牽引出意識深處那動人的想像力與直覺。

庫德斯坦成年男子之間打招呼的方式經常是握手,或將張開的右手掌些微上舉,直視對方的眼睛,再將掌心輕觸貼近心臟的胸膛,藉此肢體語言向對方表示 ── 我有將你放在心上。當你親身感受過庫德族人的純真與熱情,如太陽光芒般炙熱的血液,那記憶將一輩子跟隨著你。庫德族語的「不客氣(You are welcome.)」為:Ser chava,字面翻譯意即 You are on my eyes. ── 表示我在乎並關心你,將你放在我眼裡。如此將對方放在真誠的心眼裡、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庫德族人教我的攝影。

縱使右手經常握著相機,無法第一時間與對方握手或將手掌貼近心臟的位置示意,然而,快門被按下的剎那,清脆的喀擦聲響,卻也像極了是在替那溫柔的手勢,進行著一次次顯得悸動也傳神的音效配音,以類似的節奏、回應著相機兩邊好奇的呼吸。隨後的那段談話、一起喝的那杯茶,則是攝影者第二階段的任務 ── 得誠摯地回應被攝者對於相機後邊的關心,方才拍下的那張照片並非結束,不過只是故事的楔子而已。

唯有忘記自己正在旅行,旅行才算正式開始,當你忘記手裡的相機,故事反而自然貼近;專注於這項簡單的練習,我開始更從容地接納身旁那些關切的眼神,只消做自己,更何況我(們)是打從心底真心好奇,又何須刻意掩飾或迴避?

大方地讓當下的存在成為這好奇、那熱力的一部分 ── 頓時間我驚覺人們的表情竟然生動地像面鏡子,每一張我所拍攝的照片不再只侷限於鏡頭前方的故事,若仔細看,對方眼神的幽微處正是當下自己的心情,那是最自然寫意的合照或 selfie(自拍)。●






張雍 Simon Chang 攝影師。輔大影像傳播系畢業,2003 年起旅居捷克, 就讀於布拉格影視學院(FAMU)平面攝影系碩士班。2010 年以巴爾幹半島北端的斯洛維尼亞為創作據點,長期以深度人文故事與人們在不同環境的狀態為創作主軸。以《月球背面的逃難場景》獲得金鼎獎非文學類圖書獎。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