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羅文傑
美食旅遊節目製作人。從小就胸無大志,長大之後,一度想要假 藉工作名義到處旅行,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應該是念書的時候,看了一部好萊塢電影,《托斯卡尼的艷陽下》,就開始對義大 利有種莫名的嚮往,後來又有一部電影《新天堂樂園》。近幾年又一部《享受吧, 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電影建構出一個世界:「去義大利旅行並且享 受美食」彷彿這樣就可以讓人生瓶頸找到出口,當然也特別具有神奇的療癒力。
回顧電影史上有數不盡的題材故事都用義大 利做為故事背景與主角。每個世代的人或許都能像我一樣,回憶起一切關於義大利的電影。如果用羅馬做為分界線,一條線分成北 義與南義兩大塊,這兩大塊因為歷史的淵源 與人文的背景一直都存在著某種的矛盾。飲食、政治觀念、經濟、與宗教上,南義與北 義都有著些許的不同。
南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做為義大利最大的離島,平放在地中海上,與我們熟悉的中國有著同樣的古老歷史,傳說中西元前 七百多年,擅長航海與商業的腓尼基人 (Phoenicia)就已經在西西里島上生活,後來希臘、羅馬、阿拉伯都輪流在西西里島上 發展她們的歷史,西西里島上的文化也因此變的更多元。
去西西里島之前,不怎麼精確的記住一些資訊,可能是誰提過、或是旅遊書上說過,他 們說西西里島很像是台灣。實際踏上了這塊島嶼,氣候、藝術、建築物、路邊的植物、 吃食⋯⋯,怎麼看都很難與我成長的台灣有著相似處。直到離開的那天轉著自己的相機,我才發現他們說的「很像」其實應該是指生活在西西里島的義大利人,骨子裡有著 跟台灣人一樣的熱心、對陌生人的雞婆、容 易陷入某種混亂、過度樂觀、有時候規距只 拿來參考用⋯⋯。如果就這幾點來說,西西里的義大利人完全就是台灣人的兄弟。
因為城市建築歷史過老,巷弄都跟幾百年前 的古都一樣狹小老舊,歷史的陳舊卻沒有讓 西西里變得消沉。如果起得夠早,去個傳統 市場,熱情的叫賣聲,換個語言會讓你覺得 好像回到了台灣,只是賣的東西更為道地。 各色起司擺放在攤頭上,活跳跳的生魚、現場分切的肉攤、已經煮好的熟菜攤、可以有 各種組合的自助餐⋯⋯,至此,味覺、視覺都獲得極大的滿足。因為西西里是海島,四面環著地中海,新鮮海鮮是餐桌上每天都有 的食材。這裡的海鮮餐廳會把最新鮮的漁產直接擺在門口,就像台灣的海產店一樣,踩著濕漉漉的門口先挑好自己愛吃的,然後現場料理上桌。
電影裡面,主角把義大利每個城市都用一個形容詞或是名詞去標籤她。如果每個地方能有一個自己的氣味的話,燒烤海鮮飄散在 空氣中的焦香再混合上海鹽爆炒栗子的鹹甜味,這就是西西里島專屬的氣味。
如果不趕,西西里的人周末聚會吃東西是這樣的:吃晚餐前,會先找個路邊的小酒吧, 站著邊邊上,先點個淡酒精的飲料,等朋友 集合先喝點東西,要點簡單的小食,等朋友們都聊開了場,再慢步地踱進餐廳裡吃晚 餐。算一算,等到開始上菜都要晚上八九點 了。晚餐這件事情彷彿是一個隨興的儀式。 吃,不是為了要填飽肚子,而是要讓自己更 重視這件人生的大事。
因為本地產葡萄酒,超市裡面一瓶能上桌的Table Wine,售價一歐元,折合新台幣約是 四十元,怎麼算好像比我們的礦泉水還便 宜。和著酒吃飯本就是義大利人的用餐公 式,各種食物搭配的紅酒白酒不同,當然講 究一點能有更專業的喝法。吃完正餐再來杯 義式咖啡,加上甜死人不償命的甜點做為結 束。能把一頓飯吃的這麼愜意與自在,人生的滿足莫過於此。
如果你聽西西里人講話,臉上的表情與手勢 就與她們的料理一樣的豐富。好像光用語言 無法形容給你聽心中的感受,一定要全身動起來才能讓人了解她們。黑手黨電影裡面, 殺人的黑手黨老大,剛結束對手的生命都還 記得轉身拿著捲心甜點Cannoli走人。電影 雖然終歸是電影,但是西西里卻在這些地方 不經意地透露出生活的瀟灑。如果吃可以是 了解一個地方最快的方式,吃一口地中海料理,才能真正一口吃出真正的西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