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使用痕跡的刀具
保留對家的思念
一種物件記憶 回收馬蹄鐵化身菜刀
我從小在美國東北方佛蒙特州的 Peacham 小鎮出生長大,家裡經營農場,過去曾飼養馬匹。在記憶裡,每年夏季傍晚全家會坐著四輪馬車去散心,冬日夜晚則會一起乘坐馬拉雪橇去兜風。即使家裡已經不養馬很久了,還是四處可見馬蹄鐵的銼刀。
對於刀具與烹飪的迷戀,自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我的媽媽致力鑽研「延壽飲食法」,以五穀雜糧為主食,搭配當地蔬菜、發酵物、豆類、昆布等乾貨為副食,依照食材陰陽五行的屬性搭配各種料理方式。有記憶以來,媽媽做菜都使用同一套 Chicago Cutlery 的刀具,以及多把非不鏽鋼的日式主廚刀;多年下來,這些刀充滿了使用的痕跡,也記錄著母親對家的付出。
而我的爸爸是木工與鐵匠,口袋裡永遠有著一把瑞士刀。從開罐頭、處理魚內臟,到削尖小樹枝末端來烤棉花糖,這把刀彷彿是他手的一部份。我從小跟著爸爸在店裡幫忙,也學會用自己的雙手工作。
2002 年,我為了藝術的理想而移居紐約就學、創作,但爸爸卻在 2010 年生了場大病,我選擇回到農場的家,幫忙爸爸工作,協力打造刀具。在燒鐵、鍛敲、磨刀的過程中,也找到屬於自己的另一種藝術表現方式。
開始學著做刀以後,看見家中四處散落老舊生鏽的馬蹄鐵銼刀,突發奇想拿來實驗,這些由高碳工具鋼製成的馬蹄鐵銼刀,上面有三角形鋸齒,原先用來磨礪馬蹄鐵。我心想,其實鋸齒也能研磨起司、小黃瓜、胡蘿蔔等食材,於是決定在刀具的一面保留鋸齒製成廚藝刀具。我採用「切削」工法,以削、磨的方式,切除多餘鋼料,這個步驟耗時費力,通常需花數小時才能完成。
保養這些刀,需要一點耐心。高碳工具鋼製的刀,在接觸食物、水,甚至空氣時會產生變化,出現金色鏽斑。最好的保養方式是讓刀子保持在極度乾燥的狀態。使用完刀子後,用濕布沾肥皂清潔刀面,然後立刻用吸水力佳的厚棉布擦乾。清理三角鋸齒可以使用天然纖維刷或是鋼刷。還有記得,千萬別把刀具儲放在洗碗機裡。最理想的是經常使用礦物油保養刀面與刀柄,這對於保持刀具光澤與亮度有極大功效。
而要煮得一桌好菜,必須有一把銳利的菜刀。只要多花點時間清潔、保養刀具,隨著時間,每把刀自然會烙印下主人的個性,質樸又優雅的刀具,可以使用多年。
對我來說,做菜與吃飯是一種儀式,我喜歡花長長的時間和家人朋友共同準備料理,上桌與進食,享受在餐桌上的相處與食物的真味,獲得營養與健康。我們的每一餐都很珍貴,應該被細細品嘗與記憶。而將老家廢棄的馬蹄鐵銼刀親手做成刀具,便是對料理的致敬。▍
口述、圖片提供 雀爾喜.米勒
文 謝雨珊
雀爾喜.米勒 美國刀匠、藝術家,認為做菜與吃飯是一種儀式。在父親生了一場大病之後,決定從紐約回到老家農場陪伴家人,以廢鐵製作的菜刀,不但可以切菜切肉,還能研磨起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