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阮慶岳
作家、建築師與策展人,現任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
著作包括文學類《林秀子一家》、及建築類《弱建築》等30餘本。

我喜歡簡單生活。
因此,生活中的活物越少越好,省得照料費心費時。
植物勉強可以,寵物則萬萬不行。這原因很單純,因為萬一養死一株植物,比較沒有罪惡感,要是養死活生生的寵物,不但會睡不好,還要下輩子遭報應呢。
但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在七年前養了一隻貓。平日就喚她喵喵,後來開始在臉書上張貼她的生活大小事,就幫她取了個臉書的名字:威妹。這當然是因為身軀體重夠威(年近12歲,體重近11公斤),還有個性也相當威武不馴,絕對是一頭名符其實的威妹。
威妹原是一位學生的寵物,因為某些原因無法照顧,就暫時寄養在我家裡,後來並未取回,久而久之就定居了。威妹個性緊張,剛搬到我家前幾個月,完全不出一聲,我一直以為是隻不會講話的貓。忽然一天對我「喵」了一聲,我才被嚇了大跳,明白威妹並不啞,她只是不愛說話的貓而已。
單身的中年大叔忽然養貓,還是引起一些關注。也許在一般的認知裡,男人被認為應該擁有一隻狗,又通常是大狗為佳。這原因不明,也許源自漁獵時期,與男性並肩野外打獵的,經常是勇猛忠誠的獵狗,而窩在家裡火爐邊,什麼事都不幹的,就是驕傲又不理人的貓。
這樣的印象,就是女人應當愛貓,男人應該愛狗的印象,似乎還是牢牢存在人們的腦海裡。所以,起初我也有些心虛,不大敢公然承認與威妹的共居關係,就說:「不是我的貓拉,只是幫人家代養的啊!」
然而感謝臉書,我看見越來越多的男性,其實很大方公開的豢養貓咪,完全沒有什麼不正當或不英武的羞愧感。這真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啊,因為男人與貓的關係,也像是現代社會的性別詮釋,貓的慵懶、高貴與驕傲,當然還有討人憐愛的樣子,就好比男性在現代社會的性別角色,從過往某種刻板的陽剛鬥士形象,逐漸可以有比較多元的轉變,甚至可以像貓咪一樣詭異多變,不必死守一種所謂「純男性」的模樣了。
至於貓與文學的連結,最著名的應該是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在這篇原本只是短篇,卻欲罷不能發展為長篇的小說裡,藉由一隻貓的人間觀察,諷刺日本知識分子的許多弱點:「不諳世事,缺乏行動力;過著清貧的生活,無權無勢;他們錯誤地認為在社會裡可以保持他們的個性,但卻沒有意識到他們強烈的個性,正受到摧殘與屈辱。」(引述維基百科)
哈哈,這百年前貓與男人的小說,真的寫到了我與威妹的關係了。
我與威妹的相遇,其實並不是自願的,以我慵懶的居家性格,在小陽台種種幾盆綠 植,都可能被養壞。如今卻不覺相互習慣了,尤其冬天就要到了,我每晚睡前的小 讀,她通常會貼心為我暖腳,直到我關上夜燈睡去,才悄然離開。作為一個怕冷的中 年男人,有威妹為伴,真的是不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