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天 這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
企劃=《小日子》
撰文・採訪=徐紫柔
攝影=趙豫中
陳懷恩(右)
2007年自編自導第一部電影《練習曲》,以平實的手法拍下一個聽損青年七天六夜的單車環島之旅,溫暖地呈現台灣風貌,影像自然寫實,擁有豐厚的人文觀察與情感。此片至今仍影響全台單車環島熱潮。
吳定謙(左)
台大戲劇系畢業,在台灣充斥美國文化影響的島嶼成長,後來發現到這面星條旗原來一直都在同一代年輕人的生命各角落中飄揚。最近進行了一趟美國66號公路之後,將旅行記憶集結成《66號公路》一書。
吳定謙(以下簡稱吳):好久不見。
陳懷恩(以下簡稱陳):真的,多少年了,聽說你之前進行了一趟美國66號公路的旅行,為什麼會要選擇這條公路呢?
吳:對美國人來說,66號公路是非常有歷史的,這條路代表了美國精神。當時,鄉村沒有完善的交通路線,66號公路的開通串起了東西部的文化交流,重負了整個美國文化及經濟發展的大任,許多文學和電影都有提到這條公路,我就想說去看看吧。之後當地的高速公路接通開發後,讓66號公路荒廢了很久,民間用自己的力量把這條路留下來,大家當志工,或是去募款。用自己的方式緬懷這條公路。
陳:喜歡拍照或是想要記錄生活的人,都有衝動想去進行一段冒險又不可預期的旅程,我年輕時有想過但沒去做。這需要很強的意志力,定謙做這件事情讓我很佩服,對很多人來說人生其實就這樣,不需要再找另外的軌道,只是羨慕別人做過的,接著鬥志也消失了。
小日子:旅行是否需要一個目的?
吳:我的旅行沒有這麼多的目的性,就是我想做,就去做了。我去66號公路時有帶台灣的鑰駛圈去,我想一定有很多當地人不知道台灣在哪裡,我用木頭刻的台灣鑰駛圈告訴他們這是我們的島,介紹它的長相、在什麼位置。我的想法只有一個,不管遇到的人知不知道台灣這個地方,但至少你會記得曾經在生命中遇到台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