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人生的一番搾(4)
口述 = Tina & Emily
撰文 = 小日子
攝影 = teikoukei
我們姐妹倆的個性滿不一樣,從小吵到大,什麼事情都能爭。但有個共通點就是我們都很敢衝。七年前,起心動念只是因為我們愛窩咖啡館,想開一家自己的店,後來沒做任何盤算與經濟評估,心裡只想著不能輸,一股勁就把店開了。
「鴉埠咖啡」在永康街角已經佇立七年多了。我們兩人的個性比較隨興,開店帶員工沒有制式化流程,希望大家都能展現最真實的個性與客人相處。也因為這原因,店裡常有作家與藝術家來寫稿創作,每一張方桌前都坐著最自由自在的靈魂。
今年初,我們在永康街區開了第二家店,風格與一號店大為不同。開店前風波不斷,從內部裝潢到營運模式,各有堅持,磨合問題總是免不了。但生活就是這樣,充滿變化與不確定性,姐妹雖然愛吵,但爭執也是進化的過程,一路上磕磕碰碰,也慢慢把路給磨平了。
白天開店必須繃緊神經,備餐、招呼客人、處理突發狀況,咖啡是生活與工作飲品;傍晚下班後,我們習慣回到各自的家中獨飲啤酒。把店務擱一旁,手機轉靜音,只有啤酒與音樂,配上屋裡一盞昏黃的燈光,入夜後保持微醺是必備的心情狀態。
出去玩的時候,或是員工旅行時,也很喜歡大夥兒聚在一起喝酒乾杯。隨著酒精下肚,酒酣耳熱之際,身為老闆的我們就能偷偷打探員工們的心事,看看能否套出不為人知的祕密。
在咖啡館工作的人,都嚮往自由的靈魂,而啤酒就是促成自由的催化劑。啤酒是一種帶有感受的飲料,微醺、微成癮,這是每個人日常生活裡的感性層面,難以取代。
「鴉埠咖啡二號店」開幕半年了,漸漸上軌道,不同的合作案也愈來愈多。我們兩人各司其職,一個人擅長協商溝通,另一人負責將客戶指定的咖啡豆口味調配出來。我們是彼此的左右手,卻又像是對方的左右腦,從抽象思考到具體呈現,少了誰,任何一個步驟都無法完成。
姐妹淘愛爭吵,但我們也是在開店之後才重新認識彼此,原來每個人的個性有那麼多面向;但也是在克服那麼多困境之後,才第一次發現:原來妳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