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75 Finding the Ocean
— 職人說心內話 —
修石滬
石頭搬久就會了


楊馥慈(中) 澎科大大四生,2016 年與夥伴曾宥輯(右)等成立「離島。出走」工作室,啟動澎湖石滬普查,媒合石滬修復和培訓教育推廣計劃。洪振坤(左),石滬匠師,湖西鄉紅羅社區理事長,從事捕魚和裝修工程,協助「離島。出走」工作室培訓青年匠師。
在小小的澎湖,石滬數量多達 609 口,像一串串海洋珍珠,包圍守護著整座群島。石滬是一種遍及世界的古老漁法,在潮間帶堆砌石塊築成石堤,利用潮汐漲退形成的捕漁陷阱。我很喜歡跟著洪師傅所帶領的工班學習疊石滬,漲潮就下海,潮汐退了就上岸,不知為什麼,這樣依著潮汐的節奏工作,總給我浪漫的感覺。
投入石滬修復工作,是因為有一晚被村裡的討海人,帶去石滬夜照,讓我對先人的捕魚智慧感到驚喜和震驚。
洪師傅是本島碩果僅存的石滬匠師,三年前帶著社區民眾一起修復了家族的百年石滬。他小時候常看著阿公修補石滬,大人搬大石,小孩子疊小石頭。修石滬角度要看好,石頭要立起而非平放,斜角面朝外,才能承受浪的衝擊。他總是謙虛地說,「石頭搬久就會了,不用那麼客氣啦。」
有陣子我每天修石滬,曬得好黑,阿嬤看到嚇了一跳,說我們自家就有石滬啊。後來我去查文獻,果然看到阿公的名字。一座石滬修築往往要五到十年,當初都是整個家族一起興建。修復石滬,不僅可連結更多的後代,分散各地的一口口石滬,又串起了更多屬於澎湖人的集體海洋記憶故事。

文 駱亭伶
攝 韓承燁
┈┈┈┈┈┈┈┈┈┈┈┈┈┈┈┈┈┈┈┈┈┈┈
Cover story 075 Finding the Ocean
Part 1 我的海海人生
Part 2 職人說心內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