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桃山溪汲清淨泉試當令茶


一種體會 水的性靈是土裡的記憶


1
車行上武陵農場,總是要穿越層層霧氣,直到天開見光。


隱身在群山疊壑中的桃山瀑布,又叫「煙聲瀑布」,名如其景,一線水脈淨白如絲緞,高高的懸在半空,底襯是深黑色的岩壁,身在此境,不用透過太多言詞,誰都會欣然同意,瀑布不一定得壯闊磅礡,寫成一筆娟秀瘦削的字跡,毋寧也是一種專屬東方的美感。

桃山溪,是桃山瀑布的水名,知道的人不多,但當溪水行過數公里後,匯入七家灣溪,這響叮噹的名字就會讓許多人恍然大悟。對,正是,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的故鄉,就在這裡。

想當然爾,桃山溪的自然水質,其純淨就不在話下了。

通往桃山瀑布的路徑是一條長達 4.3 公里的步道,高海拔地區,這個距離不算太近,而我在山徑上和腳步對話,卻一直無法抹去心裡的聲音:如果沒有這段距離阻隔,讓每個人都必須謙卑的回歸最原始的步行,也許這脈純淨的水源就不會存在,而我,也就不會來了。

喘息、微汗、心跳急速,擔心著趕不及在天黑前下山⋯⋯種種雜念一路上不斷冒生出來,最終,卻由手中的一瓶清泉滌淨。此水從名列百岳,海拔 3325 公尺的桃山滲流,匯聚,到了 2500 公尺處奮力一躍,跳向青空,那股子沁心的冰涼通過皮膚,訴說它一路走過的風景。我想到桃山至今仍然未受開發,還保留著太古以來,一片渾然天造的樣貌,對於此水,就更覺得珍貴了。

禁不住要想起〈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桃山溪,桃花源,春來,那沿路紫豔的霧社櫻花瓣,就是繽紛的落英吧。我深深地為這樣美麗的巧合而感動。

上車,催動油門,我迫不及待要護送這瓶水,奔回臺北一試究竟。

雲山霧壑,層層疊疊,好不容易穿越這片迷障,我立即撥出電話,通知那些性癖茶味的親友,晚上一起來品水、試茶。這等鮮活潔淨的山泉不是天天能有,他們絕對不會甘願錯過。

「來自聖稜線的新鮮山泉」。盛載下山的量其實不多,既然如此,忠實於原味的做法是不經過濾,直接在鐵壺中煮沸,等水滾氣泡如蟹眼大,立刻倒入杯中放涼,以免煮得過老,使溶於水中的氣體散逸太多,失掉了風味。這一杯,要留作稍後品水之用,真正質優的山泉,這樣喝,就有一股極淡極淡的清香,有時在礦泉水中,你也能感受到這股香氣,那是無論用自來水怎麼過濾,甚至逆滲透也無法複製的「甘冽」。

如果某天,你也像那太守循跡而來,你會不會,如同疼惜自己的母親一樣,溫柔地守護這塊淨土呢?

清、冽、甘、活,水是有生命的,會感受,也會記憶,在滲過岩層,成為一脈溪水之後,它行經的木葉、石礫、土壤,都有氣味,風吹過流域,也留下了氣味,那就像茶樹吸取了天風地氣,一一轉化成清芬,一切都是自然,小口啜飲,我們身體裡涵育的天性就會受到召喚,茶之能夠讓人安心,或許,這便是原因。

這晚,我們連番試過武陵農場和福壽山農場的新茶,兩款茶盛名在外,香氣當然好得沒話說。但,不知不覺茶過三巡,桃山溪水的自然氣息似乎更能與茶香融合,比起自來水過濾,茶味也更凝聚紮實,香氣有了依託,就有了「骨」,那幾個小時前才嗅過山風,此刻又一縷縷的,在呼吸中飄動起來。▍





文、攝 拾伍號



拾伍號 十年的臺大中文人,持續地旅行、攝影、寫作、生活,教書是目前唯一稱得上專業的技能。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