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地方和熟悉物件共處 生活就美好

Cover story      Many Items in Daily Use

口述=王菘玄
從網路產業設計師角色轉換跑道參與「瑪黑家居選物」,從經營角度在第一線為消費者的生活空間選物,是挑戰也是成就感。

瑪黑的辦公室內有開放式廚房,員工們能無拘束感受好物件帶給生活的樂趣。
瑪黑的辦公室內有開放式廚房,員工們能無拘束感受好物件帶給生活的樂趣。

最初,我們架了一個以分享設計、居家類型文章為主的部落格「Polysh」,發展電子商務是後來的事,銷售物件多是生活居家類型的用品跟擺設。其中有位創辦人突然想到,無論是出差或旅行,每次總要消耗許多行李箱空間跟力氣把家飾品扛回臺灣,就連買張椅子,運費比原價還貴,如何讓好物也能被輕易購得?瑪黑家居選物是這樣開始的。

我念的是教育科技,是實踐媒傳所第一屆畢業生,畢業後留在學校任當助教,隨後去過策展單位,也當過偏鄉教師教小朋友畫圖、攝影。再來才到企業中負責視覺、網站設計,一待就是三年;一 年前離職並投入瑪黑家居選物的事業發展。

一直以來都有隨身塗鴉的習慣,有時候想到什麼有趣的事情就會畫下來,圖像式的思考邏輯也影響到選物原則,美感至上。瑪黑其實是集結幾位創辦人的品味,彼此時常往來各大城市間蒐集資料,也因為經營 Polysh,更能第一線嗅得好物氣味,很常是自己網站先介紹,後腳我們就開始聯絡廠商,試著談進來臺灣市場販售。每個人的美感取向都不太相同,在會議上時常看到彼此為覓得的新商品辯護,營運初期會針對市場口味去選貨,避免品味太過高冷,也從銷售數字中去分析出熱賣商品所需特質。

挑選物件時,價錢不會是重點,只要是美的、讓人心情愉悅的都是好物。物件的基本價值來自於需求,要看合不合用,自己有沒有需要。其次就是每個人對於美的感受,覺得順眼與否,這些因素加總起來才會出現選擇。我自己不崇尚名家設計,往往在新銳設計師的作品中,能感受更加豐沛的熱情,這是前陣子到泰國出差參加家飾用品展後的最大感想。

在瑪黑家居的銷售平台上目前約有15個國家的商品,其中臺灣較少見的是來自泰國的品牌,用色鮮明大膽,因為是物料原產地,同時也因為政府長期扶植設計產業,設計師們能夠獲得補助出國進修,進入歐美設計名校,精準度跟品質絲毫不遜色於英國、荷蘭、德國幾個著名的家飾家具設計大國。

 

其實品味這回事沒有絕對,透過生活經驗與琢磨會 改變眼光,早期我是一個只穿黑衣服的人,頂多搭配白色棉質上衣。到前陣子才開始嘗試把其他花色加入衣著,對生活的心境改變了,所能感受的美的層次也會不盡相同。不過長期從事設計工作也造就我一種職業病,始終醫不好。就是對於物件平整的苛求,像是晾衣服時沒有規矩排列、拉整皺摺,都會受不了。物件本身也需要保持乾淨、俐落,才能散發原有的質感,這是我一直堅持的。

直到擁有自己事業後,才知道仔細切分生活的重要性。當員工要扛的責任沒那麼多,只管把自己事情做完就能下班,自從半年前網站上線開始,生活進 入戰國時期,工作與生活開始變得密不可分。最令人感到幸福美好的,是在屬於自己的地方與熟悉的生活物件共存。不用上班的日子裡就舒服的窩在家,做菜、看書跟女友一起打電動,是再美不過的事。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