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一個小小的島嶼,各種文化在這裡交會與衝擊,不論是政治、歷史、文化或飲食,在各個領域裡,我們琢磨自己的個性、梳理自己的身世,在追尋與建立自我中,試著找出答案。
「臺灣味的追尋」是我長年在飲食寫作與研究裡最重要的課題。2014 年,我邀請各領域專家到誠品講堂,從飲食到器具勾勒出臺灣味。至今過了五年,臺灣的飲食發展與定位有了很大改變,因此我想再次於誠品講堂,用不一樣的角度去探尋臺灣。

今年七到八月,我將在誠品講堂「從世界,勾勒臺灣味── 立足在地顯學年代」的系列課程裡,從世界的宏觀去看待臺灣味,共分為四大主題。在課程的開始,從風土產地論的溯源延伸,談論在地顯學年代的背景與興起原因,以及如何在廚藝世界裡延伸與發酵。
現今,法國菜變成西方fine dining(註)的共同語言,因此主題二,我想與大家談論何為fine dining,進一步探究臺魂法菜的興起與發展;並延伸至主題三,從臺灣味的追尋、古早味的復刻、臺菜fine dining 的形塑,探索在地顯學年代此刻,我們如何做自己。
※ 註:中文尚未有對應的詞彙,意思接近「精緻餐飲」。

最後,從世界版圖去看在地。飲食界非常重要的評鑑「米其林指南」、「世界50最佳餐廳」快速在國際蔓延,也成為臺灣在國際間發聲的重要工具,在這全球廚藝版圖越來越扁平的數位時代裡,我們又該如何看世界、看自己?在系列課程裡,希望能與大家一同探究、找尋。

到底什麼是臺灣的滋味?我們還沒完全找到答案,但我很清楚我們需要自我認識與了解,找出鮮明的特色,才得以立足國際。此刻,當「在地」已成全球飲食顯學,請與我一起,在2019 誠品講堂裡,從世界的角度看待臺灣飲食,重新檢視過去我們做了些什麼,同時思考未來,我們還能做什麼。
_
誠品講堂|從世界,勾勒台灣味 ──立足「在地」顯學年代
日期|2019/7/11—8/1
時間|7:30—9:30pm
地點|誠品敦南店B2視聽室
廣編特企 誠品講堂
文 謝卉琪
攝 Loki Hong
口述 葉怡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