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搖滾事
埋沒 31 年的專輯
一場不可思議的尋人之旅
┃馬世芳┃
那男子的聲音,與其說是唱歌,更接近自言自語的呢喃、低吟。那嗓子陰柔、憂傷、自溺,總是顫危危的像隨時要飄走。那些歌,有的伴以輕輕撥彈的木吉他,有的搭上同樣顫危危隨時要散掉的鋼琴,但都加上了鬼魅般的合成樂器音色鋪底,和主唱若即若離,茫然而晃神,落後半拍一拍也沒有要跟上的意思,這讓那些歌愈發像是一場夢裡歪斜的倒影。他那呢喃的哼唱,彷彿故意不要你聽清楚那些歌詞,字句模糢糊糊,難以分辨。
那男子自稱 Lewis , 這張專輯叫《L’ Amour》。他的黑白照微蹙著眉凝望向你,嘴角似笑非笑,一頭完美的金髮在旁側梳開。他長得很好看,顯然出身有教養的好人家。不過,聽著他心碎的呢喃,你會猜想這張臉背後,大概藏著黑不見底的深淵。
英國音樂雜誌 MOJO 把 2014 年度「經典重發(reissue)」類型的榜首,頒給這張埋沒了 31 年的專輯。《L’ Amour》早在 1983 年便已問世,但在今年之前,全世界沒有幾個人知道他是誰。若非 2008 年一位專精唱片收藏的阿宅在跳蚤市場以一塊美元買到這張唱片,Lewis和那些像從夢境深處開採出來的歌,恐怕就永遠埋沒在蒙塵的歷史深處了。
這張專輯的封面吸引了他的注意:「它很棒,一看到就不會錯過,尤其在我看過曲目名稱之後。」這位專收稀奇古怪唱片的阿宅 John Murphy 如是說。Murphy 以為這張唱片充其量也就屬於一、二十位品味奇怪的阿宅同好,但他一位收藏家朋友在 2012 年貼了篇介紹 Lewis 的文章在部落格,還上傳了幾首歌。這位神祕的歌者一下子引起全世界樂迷的注意,大家紛紛在問:他是誰?他在哪裡?他還活著嗎?
《L’ Amour》是在沒沒無聞的獨立廠牌 R.A.W. 自費出版的專輯,發行量極少。後來有人在加拿大又挖到幾張極其稀罕的二手唱片,拍賣網站竟飆到 600 美元一張的天價。美國獨立廠牌 Light in the Attic 在 2014 年重發這張專輯,獲得音樂圈一致禮讚。他們把應該付給 Lewis 的版稅暫時信託保管,在網上公開徵求關於 Lewis 的線索,希望能把版稅交給他,這個人卻像從地球上徹底消失了。
通過徵信社調查,我們漸漸獲知關於 Lewis 的零星資料:他本名 Randall Wulff,加拿大人。1983 年,他穿一身白衣白鞋來到洛杉磯,落腳比佛利山莊的豪門旅館,開白色賓士敞篷車,懷裡擁著美女。他在堪稱簡陋的 Music Lab 錄音室完成這張專輯,雇了擅長拍攝龐克團的攝影師 Ed Clover 拍了封面照,之後就消失無蹤,Clover 拿到的 250 美元支票還跳票。
過了 30 年,唱片公司總算替他付清了那張支票,還找到和他失聯已久的親戚。據指出,Lewis 繼承了一筆家產,本行是股票經紀人,常坐私人飛機滿世界跑。在泡沫經濟時代,他的生活想必充斥派對、美女和麻藥。
就在《L’ Amour》重發之際,有人居然在溫哥華一位 DJ 兼收藏家的倉庫挖到了 Lewis 的第二張專輯《Romantic Times》(1985),封面男主角依舊梳著完美的髮型,一身白衣白褲,後面是白色的賓士敞篷和白色的私人飛機。仍是那心碎的呢喃,仍是那夢一樣的鍵盤音色。當年錄音的工程師幾乎忘了這張專輯,只記得 Lewis「似乎嗑了藥」。
這故事太神奇,有不少人懷疑整件事情都是虛構的騙局。畢竟 Light in the Attic 這家公司之前才重新發行《尋找甜祕客》男主角 Sixto Rodriguez 的專輯,又來個類似的出土傳奇未免也太巧。不過就連最多疑的聽眾也必須承認:不管這個 Lewis 是誰,他確實有著難以描述、令人過耳不忘的才華。
2014 年 8 月,故事急轉直下:為《L’ Amour》撰寫新版內文的作家 Jack Fleicsher 終於找到了 Lewis 本人,他還活得好好的。他兩在的臨街的露天咖啡座相見,Lewis 仍是一身白衣白褲,仍然英俊,仍然一頭完美的金髮,儘管老了 30 歲,身邊多了一支手杖。
Lewis 饒有興味地看了看那張他 30 多年前的專輯初次變成的 CD。不過,他拒絕了唱片公司準備好的版稅支票,無意接受媒體採訪,也對拋頭露面、登台演唱毫無興趣。他甚至連自己住在哪座城市,都要求相關人等不得透露。為了取信大眾,唱片公司公布了 Lewis 坐在咖啡座的照片,背景卻打上了馬賽克 ── 我們終於找到了他,但到頭來,他和沒被找到之前一樣神祕。▍
馬世芳 廣播人、作家。著有《耳朵借我》等四本散文輯,編過幾冊書,拿過幾座廣播金鐘獎。有人稱他是「臺灣首席文青」, 他卻說文青早變成罵人的詞了,不如叫他打零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