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Going to Market
牟秀英
Ian’s Table迷路私宅料理女主人。曾為資深旅遊記者,與先生移居花蓮壽豐展開第二人生。把菜市場當作修業教室,發揮記者本色,打探食材秘密。
文字整理=駱亭伶
攝影=牟秀英

買菜,日積月累,能得到現代生活少有機會傳承到的知識。
30歲前把逛超市當逛街,真正開始去傳統市場是在結婚後。兩年前搬來花蓮,在自宅開辦無菜單料理,我喜歡研究產地,開發新食材,血拚的熱情無縫接軌到買菜上。
最常去的是花蓮最大的重慶市場,上百個攤子橫跨好幾個街廓,非常壯觀。它的特色是賣蔬菜、肉類會分別集中於一排,挑選起來很方便。還有小農或原住民會帶自己種的菜,有次驚喜地找到西式料理常用的櫛瓜、青花筍,還有帶葉的甜菜根。
花蓮的魚也很厲害,以前在台北市場的魚就那幾種,來到花蓮後,吃過炸彈魚、黃鰭鮪,連像熱帶魚的魚也吃,還有整尾的鬼頭刀,可以片魚排,才知道花蓮人都習慣吃生魚片,這是產地到餐桌短距離才有的幸福。
我覺得買菜只要多問一句「菜來自哪裡?產到何時?」可以慢慢訓練自己去了解每種蔬菜的產季,當你越懂,菜販也會更願意多講。像賣豬肉的小販,看我會問也會買,就說燉湯要選排骨頭,肉才不會柴,試過之後,果然好吃很多;買菜不只是買菜,日積月累,能夠得到現代生活少有機會傳承到的知識與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