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為攝影師
你得先學會將視覺
轉化成聽覺的傾聽



創意現場   ✷   張雍



%E5%B0%8F%E6%97%A5%E5%AD%90%E5%B0%88%E6%AC%84%EF%BC%8303 %E8%A6%81%E6%88%90%E7%82%BA%E6%94%9D%E5%BD%B1%E5%B8%AB%EF%BC%8C%E4%BD%A0%E5%BE%97%E5%85%88%E5%AD%B8%E6%9C%83%E5%B0%87%E8%A6%96%E8%A6%BA%E8%BD%89%E5%8C%96%E6%88%90%E8%81%BD%E8%A6%BA%E7%9A%84%E5%82%BE%E8%81%BD final image %C2%A9 Simon Chang 14.08.2018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建議他的學生們去學織毛衣,因為做著重覆動作的雙手,能幫助心理醫師在傾聽時更專心。仔細試想,當我們在聽他人說話時,那彷彿會自主思考的雙手,不總是下意識地想要找些事情做而讓傾聽的心思變得無法專一?攝影最困難之處,其實並非光影、線條或構圖的掌握 ── 而是傾聽。而相機的設計巧妙地解決了佛洛伊德的顧慮 ── 雙手忙碌於對焦與光圈調整之際,攝影者那好奇的心思恰好有機會專注在琢磨眼前故事的紋理。


25 歲時離開了家鄉,搬到捷克開始學習全然陌生的捷克語。除了鑽研文法活潑的斯拉夫語,同時也深入當地生活感受東歐攝影語彙的思維邏輯。對照語言學習以及在布拉格電影學院修習攝影的經歷,彼此間竟有種維妙維肖的連繫。

學習新的語言,聽、說、讀、寫不外乎是漸進的順序,然而初學捷克語時,那些上方頂著勾勾或一撇符號的特殊斯拉夫字母,諸如:á , č , ď ,é , ě , í ……等,光是想要聽懂對方大致的語意和發音,便掙扎了好一番氣力。同時間也以布拉格為據點,頻繁穿梭於捷克各地進行攝影故事的收集;英文是自己唯一流利的外語,然而鄉間小鎮居民們除了母語捷克文,老一輩捷克人只通德文或俄語。

始終好奇不同環境裡人們的故事與處境,然而當具體的語言剎那間被剝奪了那想當然耳的實用性,我反而更加倍努力想要「聽」出一個什麼端倪、熱切渴望知道眼前新朋友們當下的心情、過往回憶、未來的期盼、喜好甚或祕密。如同幫一部還聽不懂對白的電影想辦法配上字幕、替鏡頭前邊那群令我著迷的角色,透過細膩的感應甚或天馬行空的想像逐格配音 (dubbing)

適逢每個熱切「想要聽懂」的當下,那些快門與光圈的旋鈕,讓手裡那臺相機看起來像極了少了天線的收音機 ── 各項微調的嘗試只求調整到故事能被順暢地聆聽、可被清晰辨識的正確頻率。如此將視覺轉化成聽覺的練習,是 15 年前搬到歐洲開始學習全新的語言時所意外發掘的驚喜,迄今始終樂此不疲。

在臺灣所接受的攝影教育總讓自己急躁地搶著發言,往往尚未將故事先用眼睛打量仔細便匆忙按下快門,迫不及待想知悉結局 ── 畢竟那是個講究標準答案、追求效率、強調競爭評比的氛圍,制式規格與量化生產是過往經濟奇蹟勝出的邏輯,很可惜,它並不是個對攝影友善的環境。異鄉生活與四處旅行,我學會如何透過攝影聆聽,不再急著找出答案,更遑論人事物當下的樣貌很可能只是一個結果,並非原因,每個獨立的個體更蘊藏著獨一無二的謎題。選擇透過攝影聆聽,更能格外自在地將心底琳瑯滿目的提問,瞬間轉化成一幅幅具體的光影和定格的祕密。

靜下心來聆聽,似乎讓原先只顯影在二度空間的影像有了心跳與呼吸。

2010 年搬到巴爾幹半島北端的斯洛維尼亞,語言學校的老師說,就聽說讀寫的角度看來,斯拉夫語的書寫其實單純 ── 只消寫下你所聽到的那個字,沒有中文抑揚頓挫的四聲語調、更沒有破音字或諧音。這個「寫下你所聽到的那個字」的事實,不也正是攝影聆聽的本質?好似童年小學課堂上的聽寫,從老師所覆誦的一個成語、某個字或一個詞,聽到後再默寫出來,那是求學階段最開心的回憶之一。闃然無聲的教室裡,國語老師不疾不徐地念出每一個字,邊聽邊想像著那個字的輪廓、搜索專屬於那某個聲音的意象,試著用方才削尖的鉛筆一筆一劃刻滑過那預先寫好姓名與座號的隨堂試卷紙。

遙遠記憶裡,那鉛筆筆尖劃過紙張默寫時的聲響,像極了相機內部正雀躍地開闔著的快門 ── 兩種聲波不約而同地描繪出當頻率被準確銜接時的悸動與歡欣。

攝影也是種聽寫。

不過就是透過眼睛來擁抱故事原本的樣子,進而允許比較沒有偏見的聽覺甚至 ──「直覺」取代常為過往經驗與成見所蒙蔽的雙眼,讓每張照片有機會成為一個被聽見的「字」;接著再從諸多深刻且真誠的「字」當中,重新排列組合,進而羅列出一首首獻給生活與存在的詩。

我們自以為我們擅長聆聽。人們卻鮮少將傾聽視為一門需要時間與耐性去學習的技能,透過四目交會的攝影,從對方的角度來傾聽、試圖理解彼此的相同或差異的成因,在這個愈顯瘋狂也分歧的世界,不是種顯得更珍貴且必要的練習?●






張雍 Simon Chang 攝影師。輔大影像傳播系畢業,2003 年起旅居捷克, 就讀於布拉格影視學院(FAMU)平面攝影系碩士班。2010 年以巴爾幹半島北端的斯洛維尼亞為創作據點,長期以深度人文故事與人們在不同環境的狀態為創作主軸。以《月球背面的逃難場景》獲得金鼎獎非文學類圖書獎。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