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53     Finding Clues of the Past


從二手中古底片相機開始
遊走濳行城市之間


┃ 伍佰 ┃


伍佰習慣隨時補捉有感覺的片刻,過去因沖印照片常來溫州街巷,是他熟悉的街拍地點。
伍佰習慣隨時補捉有感覺的片刻,過去因沖印照片常來溫州街巷,是他熟悉的街拍地點。


伍佰 搖滾歌手,吉他手與詞曲創作人。1990 年出道,發行 26 張個人專輯,有 King of Live 之稱。另一身分是攝影愛好者,2007 年首次發行個人攝影書《 伍佰.風景 》,多次舉辦攝影個展。最新作品為首本手機攝影集《 在城市的時間裡輕輕滴淌而下 》。




日本攝影大師荒木經惟說過:「當你拍不下去的時候,換部相機,就會拍了。」對我來說,不管是玩相機或是吉他,我著眼的是使用不同工具產生的樂趣,從一般 3:2 比例的 135 相機,換成 1:1 正方比例的 120 相機,自然就會用另一種思維去構圖;或是抱起一把體積較小,聲音清亮像女孩子用的吉他,微妙的變化觸動情緒,最後都會跑進作品裡。

談相機收藏,要從第一次感受攝影的力量說起。我帶著高中同學借我的一臺 Canon EOS 系列底片機去北海道,底片相機太奇妙,沖印之前,完全不知道拍回來會是什麼。原本那麼真實的世界,變成了黑與白的雪景,雖然只有兩個顏色,厚度卻都出來了,哪一種才更真實?令我Shock。

我想這就是我愛上攝影的原因,就像我愛上音樂一樣,做這些事情我有某種程度的駕輕就熟,或許技術上我還不懂,但本質與意義的事我好像一下子就懂。技術是可以慢慢累積的,在攝影與音樂的世界裡,在按下快門和刷彈吉他的瞬間,我追求的是一種心靈的體驗。


街拍是伍佰的生活日常,二手相機對他來說是工具,不是收藏品。
街拍是伍佰的生活日常,二手相機對他來說是工具,不是收藏品。


我家裡有很多中古底片相機,一整個防潮箱滿滿的,但我不是買來收藏,偶爾才從箱子裡拿出來欣賞,我是真的把相機當工具的人。會想知道每一臺相機有什麼特性,越老的相機越有趣,拍出來的東西很直接,玩過以後請朋友幫我到處找,自己也會上網研究。

每一部相機,都會讓我想起一些朋友和一些事。一開始我使用的是 Canon EOS30的底片相機,搭配大砲型長鏡頭。有一次我去陳昇公司,把所有行頭拿出來,他看了說:「哈,你是賞鳥協會」。冏,不過我還是用那臺相機拍了我的第一本攝影集《伍佰風景》。

開始玩更老一點的底片機,是因為一位長期幫我沖底片的朋友。他算是我的相機顧問,只要發現有趣的相機,就會問我是否有興趣。他給了我一些概念,像是每個攝影的人都要有一臺哈蘇相機,一定要像從垃圾桶撿來的才會屌,太新的相機拿出去,反而會很好笑⋯⋯,這大概是玩相機的人才會懂的點。


%E5%89%AF%E5%9C%9604%EF%BC%BFIMG 0478
帶著最喜歡的 Ricoh GR1V 隨身機出門,伍佰走到哪,拍到哪。


我收集的二手相機有兩類,一種是 120 中片幅相機,一種是 135 輕便型隨身機。每當我覺得這批照片將來可能會放大,希望看到更多細節,就會使用大底片相機。老實說,用它就是有 一種虛榮心,大板卡好看(臺語),當然內心隆重的感覺也會收進照片裡。

手上這臺哈蘇 500C/M 相機,是專門用來拍人像的。之前「倪桑」倪重華出任臺北市文化局長,我接受徵召,拿著這臺相機,帶著反光板去華山幫他拍了一組照片,他的那張綠色植生牆背景的半身照,就是我拍的。

說起來很有趣,在我剛接觸攝影時,曾在大阪念寫真學校的「倪桑」就是我的攝影教練,他告訴我一些拍攝要領,譬如同一個主題拍四張就好。沒想到有一天,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當人像攝影師就是幫他拍照。

在 120 相機中的 Plaubel Makina 670 蛇腹相機 是我最喜歡的一臺,收藏的原因是曾經在攝影雜誌看到一張照片非常好看,發現是使用這臺 相機拍攝而特地去找的。在中片幅相機中,它的重量算是較輕的,我曾經背著它去滑雪,滑到一半,看見喜歡的風景就停下來拍照。


%E5%89%AF%E5%9C%9608%EF%BC%BFIMG 0305
伍佰的哈蘇 500C/M(左)與 Plaubel Makina 670(右)都是常用的 120 相機。


我拍照的習慣是不管在臺北或是出國,走到哪裡,就拍到哪,成為日常的一部分,不刻意另外找地方,找時間拍照。所以最常用也最喜歡的還是輕便的 135 隨身機,隨時把自己的雙腳當成腳架,移動身體,調整焦距,去接近想拍攝的事物。森山大道愛用 Ricoh GR1V,對焦快、輕便,雖然粒子較粗,但偷拍成功率很高,類似的隨身機,還有 Minolta TC-1、GR21 等,身邊共有六臺,如果故障了,可以隨時替換。

這兩年我開始嘗試另一個方向,混在人群中,用手機拍照,盡量靠近,我用摔角精神,正面對決的方式快速移動。如果有人問我是不是伍佰,我就說不是;如果有人說好像,我就說很多人都這麼講;如果有人要簽名,我就簽,要合照當然是 No。對我來說這是一種磨練,沒有什麼能阻止我一直往那個方向去。


%E5%89%AF%E5%9C%9605%EF%BC%BFIMG 0585
看到停在牆上的鴿子,拿出隨身的手機迅速抓拍,姿態有如狙擊手,正是伍佰的風格。


這有點像是去找回這麼多年來,我失去的東西;其實對我來說,一些歷史回憶並不在物件裡,也無需將一個什麼富有意義的東西帶在身上,一切都停留在我的腦海中。像走在我以前常常沖洗照片的溫州街巷,陽光灑在騎腳踏車老人的白頭髮上,可能讓我想起自己的爺爺;聞到飄過來的飯菜香,好像阿嬤做的菜,碰撞的瞬間我按下了快門,但拍下來卻有另外一層意義出來。

那意義究竟是什麼我不清楚,但我知道這之中必然會勾起很多感覺。如果有人看了也有感覺,那裡頭是什麼我也不在乎,因為那是屬於每一個人的,相片的含義不應該被講清楚。所以我的照片都不下標題,堅持留白,我不能也不必去把它說死。那些說不清楚的,就是我帶著相機一起潛入的世界。


%E5%89%AF%E5%9C%9609%EF%BC%BFIMG 0216
最新出版的攝影書集結了伍佰這兩年每天用手機拍下,在 IG 上 Po 出六百多張他所看見的臺北生活,呈現出伍佰眼中的西門町、南機場⋯⋯。






 駱亭伶
 張界聰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