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撰文・圖片提供=廖玉蕙
作家。A型雙魚座。思想乖張,行動拘謹;勇於認錯,卻死不悔改。非常缺乏恆心與耐力,唯獨對寫作情有獨鍾,熱情歷久不衰。

母親一向主宰欲強,凡事一把抓,她沒辦法忍受百年後任人處置她生前的未竟事宜。於是,我們在她委託仲介販售未果的狀況下,買下了老家,一圓她生前分配遺產的心願。適巧,緊鄰的老伯伯也有意售屋,搬去與兒子同住;而當時我們賣掉臺北工作室的款項正好還夠承接,就這樣,我們擁有了臺中鄉間的兩幢相連的老舊透天厝。
四季的變化循著自然的軌跡前進,春華夏艷秋聲冬容半點不由人。其後,母親、大哥相繼亡故,其他兄長老病傷殘,姊妹散居四方,原生家庭中自幼爭吵調笑的手足,眼看能珍貴擁有的恐怕已不是未來,只有現在了。於是,就在母親過世五年後的去年秋天,為了縈繞不去的思念,我決心履踐母親「兄弟姊妹毋通散」的遺言,開始整頓老家,設法打造家族可以時相聚會的理想空間。
首先,收回承購後出租的臨屋,請來怪手敲毀建物並拆掉兩屋間的隔牆;接著將老家重新裝潢,把廚房外擴成為七坪多的一幢玻璃屋。其餘約略50餘坪的庭園內,鋪上綠油油的草坪,種下日本楓、小葉欖仁、芒果各一株、一大叢花團錦簇的九重葛和櫻花、肉桂、桂花、流蘇、梅花各三棵,另有四方竹、荷花、七里香、咖啡樹、含笑、茉莉⋯⋯玻璃屋外還有一棵婀娜多姿的雞蛋花,竹籬上爬上爬下的是蒜香藤、葡萄和百香果。庭院的另一角,則植下當季蔬菜苗和葱、蒜、辣椒;最重要的是為不良於行的二哥鋪設無障礙步道。
庭園終於在半年後完成。那夜,我從屋裡往外望,迷濛中,一株楓樹靜靜矗立在牆邊,我心裡想:也許我該要跟那棵楓樹一般,窩居鄉下桃花源裡享受退休生活了。念頭一起,欲罷不能,索性不等屆齡,即刻申請提前退休,告別36年的教書生涯。
經過裝修後,40餘年的老屋有了嶄新面貌。蕙風和暢,樹影斑駁,屋內寬敞透亮,從落地玻璃窗望出去,滿園子的綠葉紅花在陽光間搖曳生姿;獨自坐對電腦寫作時,偶或放眼窗外,碧綠襲人;我們常讓韋瓦第的《四季》流洩在蝶飛花影間,讓耳目得到雙重享受。
去年新添 的小孫女回到此地,高興地在草地上打滾、仰頭看花樹、撲蝶影、傾聽鳥叫蟲鳴。因為美好的理想,我們實現了兄嫂、姊弟、甥姪常來聚談的願望;朋友聽說了,也紛紛前來作客,庭院內,笑語喧闐,真是讓人好不開心!
回鄉居住和城裡生活真的迥異,在台北過慣了快節奏的生活,車行經過火焰山後,歲月忽然變得悠長,時間以極其緩慢的速度前進。黃昏, 我們慣常相偕漫步田間小道,向埋首耕作的菜農請教,回來試著栽下一方小小菜圃;早晨就 在自家庭院中剪枝除草,讓淋漓的汗水濕透衣衫。外子一向居高不下的血壓,經過汗水的洗 禮,居然神奇地回歸正常。
一向最喜一首題為〈春野〉的兒歌:「疊疊青 山含碧,彎彎溪水流清,雨餘芳草綠如茵,珠光點點明。婉轉流鶯語細,翩翩蝴蝶身輕,村前村後桃李,相對笑盈盈,盈盈。」萬萬沒料到,寄旅台北大半輩子,我終於回歸故鄉的土 地上,把歌的意境當成夢想來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