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唱片行大門
用老歌撫慰身心


一種時代聲響 沒有新歌的唱片


DSC 3215




讓經典歌曲永流傳

沒有新歌的唱片行,專賣 2000 年以前出版的經典流行音樂。過去曾在淘兒唱片行擔任店員、製作廣播節目的店主小風,2014 年毅然決然在古亭開始經營實體店面,同時透過臉書分享、記錄經典歌曲或專輯背後的故事。不只是四、五、六年級生的共同記憶,對於年輕人來說,則是提供了尋根的可能。

沒有新歌的唱片行 LOGO 以「卡帶」做為原型,因為小風認為,對他這一輩的六年級生來說,比起黑膠或 CD,卡帶才是真正屬於他們的世代。




或許對每個人而言,「流行音樂」有著不同意義,對我來說,某個時期人們的耳朵會被某些聲音捕獲,就此凝結,成為獨一無二的時代記憶,那就是流行音樂剪裁而來的歷史片段。因此當旋律一出,陌生的兩人哼著同樣的歌詞,當下彼此身處同個時空,親切感油然而生。在生活快速的年代,若不知道自己來自何方,勢必會在迷失方向時無所依靠。人生如此,音樂如是。從而有了這麼一家唱片行,只有經典、沒有新歌。

天色微暗,步出捷運站拐入小巷,霓虹招牌兀自閃爍。推開門,劉文正的歌聲迴盪在這十坪不到的斗室。店內環繞著專輯、黑膠、DVD,蔡琴、陳昇、黃鶯鶯、鳳飛飛、林憶蓮,五、六年級生朗朗上口的名字,靜待再次服務聽眾的機會。走進店內,屋子盡頭坐著的便是「沒有新歌的唱片行」店主小風。



DSC 3218


可能是戲劇科班出身使然,小風打趣地向我一一介紹店裡的「部門」,CD、黑膠、卡帶、電影與圖書,平時自己還是美工兼網管,會計加打雜。仔細觀察店內氣氛,陳列 CD 的層板選用玻璃材質,店裡照明也打得光亮,原來是小風為了除去客人腦海中對二手唱片行烏煙瘴氣的印象,刻意安排。

除了陳列唱片,店內的一方天地還布置有小型特展,只見牆上張國榮封面剛剛褪下,隨即又換成瓊瑤影視歌曲的海報。去年六月,店裡舉辦林憶蓮 30 週年文物展,吸引了許多來自中港臺的歌迷造訪,唱片行頓時成了歌迷的交流場,過去只能在網路上互通,現在因為有了這個空間,人與人可以更靠近的分享。

在實體店外,「沒有新歌的唱片行」也會在臉書分享關於經典歌曲的故事。像是每週五定期揭榜的「金曲龍虎榜」(註)榜單,便帶領我們細數 27 年前的專輯銷量排行榜,甚至放上當年的報紙榜評,看見華語流行音樂的歷史流轉。

光臨唱片行的客人形形色色,有些人把這裡當成自己的房間,自在愜意地選歌、 聽歌;有人會突然慌張地衝進來,為了讓音樂撫慰日子的不順遂;還有人只是從南部來臺北辦事,一陣風似的推門進來,就為了給小風帶一杯暖心咖啡。很難想像,若有一天唱片行消失了,客人可能比店主人還要不捨。

八點打烊後我離開唱片行,小風則繼續坐在小虎隊海報前,完成他今天的工作。 我心中盤算著,下次來到附近定要再來小風這裡走走。到了巷口回頭看,一片漆黑中霓虹招牌依舊閃亮。●



註:金曲龍虎榜為 1989 至 1998 年間,每週六晚間於華視播出,結合流行音樂與綜藝的娛樂節目。







文、攝 史比野塔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