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糖】心抵達花蓮 身體也就住下來了

Cover story Begin Again

文・攝 小海

方小糖 一直在尋找自己要的是什麼,總是勇於拒絕不想要的生活。過去周旋在各類兼職,現在則全心投入布衛生棉製作,自創品牌「糖,來了」。

 

「我們家的旁邊就是山,聽到大冠鷲的聲音就衝出去找牠,或是夏天下午到附近溪裡玩耍,吃剩的廚餘也埋進附近堆肥地裡。所有移居後現身的陌生環節,都像一條條指引探索的路徑,讓我們走到新的人生裡。」————方小糖 在花蓮生活的日子

 

%E4%B8%BB%E5%9C%96A1
方小糖移居花蓮,在這裡開始了布衛生棉的製作,想藉由一塊塊溫柔的棉布幫身體說話。

 

我在臺北出生,從小就對社會百態充滿興趣。求學時想當記者,同時也對文學的美充滿悸動,因此選擇中文系。然而念到一半時我問自己,如果不考慮出路,那真正想要做的是什麼?於是重新選擇念電影系,畢業後也陸續從事剪片、製片相關工作。

自己是個很糾結的人,一方面想堅持自我,一方面卻又想討好社會。擺盪在這兩者之間總是掙扎。生活在臺北,忙亂的工作步調,當我越深入電影領域,才發現自己並不喜歡波動的人生;或許應該說在我堅持了某個選擇後,才明白我不想選擇的是什麼。

在求學與就業掙扎的過程中,我都曾短期從臺北跑去東海岸旅居,來來回回好幾次,像是不斷地在移動,但是這樣的移動,反而慢慢在腦子裡有種真實的理解:原來在這世界上很多很多的人,不是一定要像現實社會裡既定的樣貌生活著。

於是我開始計畫移居,雖然過程就跟原本的人生一樣擺盪。我嘗試搬去花蓮,甚至相當幸運地找到一個兼職工作,協助製作布衛生棉。我非常喜愛這份工作,感覺自己可以為環境和社會做點什麼。但是初次移居數個月之後,有天深夜我忽然感覺好孤單,家人都在臺北生活,為什麼我一個人在這裡闖蕩?於是又搬回去,重新逼自己進入熟悉但混亂的打工人生。

 

%E5%89%AF%E5%9C%9613 %E6%93%BA%E6%94%A4%E7%85%A72%EF%BC%88%E7%B3%96%E4%BE%86%E4%BA%86%E6%8F%90%E4%BE%9B%EF%BC%89
不同環境不同季節的擺攤人生,可以認識更多人,也更認識自己。(圖片提供/方小糖)

 

不久後,我再次下定決心移居花蓮,因為陸續認識許多移居東部的朋友,讓我可以想像具體生活的狀態。那時我的自創品牌「糖,來了」,在網路銷售管道上也逐步穩定,於是我盤算這次真的要「回去」。

正式啟動移居時,我計畫要看好季節,找租屋,找室友。不過所有的盤算都被一個美好的意外打亂,就是遇見了我現在的伴侶,所有事情就像旋風一樣瞬間把我們吹到定位,搬進心目中的房子,開始生活。

我們移動的不只是身體和人生,還包括整個心情狀態與習慣。現在每天五、六點起床,一起做早餐。由於我們都是在家工作,因此家裡不同空間的移動就會為一天切分出不同節奏。有時我們都非常專注地在工作臺上忙碌,有時候則懶洋洋地在客廳曬太陽,吃點心。

移居後,晨昏光影變得無比明顯,白天我們充滿幹勁,夜裡則是完全放空,過去臺北生活必須為自己計畫行程,現在則是完全無須計畫就有作息。一旦進入這個空間,就會成為這樣的人。

我們家的旁邊就是山,所以我們也開始親近自然。聽到大冠鷲的聲音就衝出去找牠,或是夏天下午去附近溪裡玩耍,吃剩的廚餘也埋進附近堆肥地裡。所有移居後現身的陌生環節,都像一條條指引探索的路徑,讓我們一步步走到新的人生裡。

每天,我都會在窗邊看著山的樣貌。每個季節的山都很美,每個時段的山也都很美。那些靜謐的綠是一種默默支持,緩緩聆聽的力量。移居後的這些日子,我遇見了更多陌生的人,但所有的陌生卻都不遙遠;就像將生活嵌入周遭 環境的每一次磨合,都是驚喜。

這一切美好得不可思議,我偶爾會想,到底為 什麼這次移居成功了呢?是地點、工作、年 紀?還是身邊的人?我的伴侶是個完全能與我一同享受與創造新環境的人,我才明白,之前移居失敗都是因為我渴望與人並肩打造新生 活,而這樣的並肩不只是我與她而已。

現在我住的地方,有許多也是從各方城市移居 過來的朋友,我們像是個大家族彼此照應、彼 此支援,完全地信任。終於明白,在這裡我是 有家人的,這裡是我的家。

過去一年,我看見自己的轉變,從無比糾結, 成為現在放鬆的狀態。移居後,我過著從前只 敢想像的人生。這一切都是因為在花蓮有著這 麼多溫柔無私的人,給予也承接我對新生活的 愛,我終於明白,也成為我想成為的人。●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