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履行者
在以色列鳥瞰耶路撒冷城,在這乾燥土地上卻總聞得到淚水初乾的氣息。(攝影=梁波)
自從北京也有個住處後,發現我的記憶庫有兩個記憶槽,分類了兩種判斷與審美的系統。最明顯的是發現我的嗅覺系統發達了,同樣是櫻花盛開的兩個城市,我可以很明顯地聞到兩座城市中不同的味道。就如同每回旅行時見著沒看過的食物,第一個反應動作就是聞聞看;看到不曾見過的花朵,我也總會忍不住湊近去聞聞它有著什麼樣的氣息。雖然有時候對於氣息的定義來自於比較,它會讓我聯想起在自己習慣的世界裡遇到的某些事物,在憑著兩者原始差異的部分,建立出新的定位,常常就是又一段旅行的記憶了。
所以我特別喜歡在旅行途中,在那些從未住過的旅店浴室裡泡澡,只用店家提供的沐浴乳或香皂,尤其是在度假的飯店裡,他們經常會提供一些由當地製造的沐浴用品和香精,這些沐浴用品,常會帶有當地特產的植物或礦物的氣息。在旅行中泡澡是可以讓自己更自在不緊張的,因此靜靜地享用瀰漫在浴室裡的氣味,自然也有了較多的聯想。我很喜歡曼谷素可泰酒店,因為它整個浴室都是以柚木裝修的,一進入房間就可以聞到淡淡的柚木香。我一定會在浴池裡滴幾滴檸檬草香精,那是曼谷給我最深刻的符號。
[banner id=”10822″]
每回到了炎熱的泰國時,我習慣喝著只有在那裡才特別芳香的檸檬草冷飲來解暑。檸檬草的香氣在我腦裡建構出的永遠是泰國的風情圖案,這就如同我到了義大利時,總是聞到無處不在的橄欖油味。
也許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次旅行到陌生的地方,行走在陌生的人群裡,一定會聞到屬於來自於土地的氣息。那是土地透過植物傳遞給人群的,然後飄散在空氣間,再感染給旅者。本地人是不容易聞得到的,除非他離開過家鄉,再回來才可能有所察覺。
關於氣味的記憶,我會想起上次在耶路撒冷哭牆前的氣味,伸手觸摸微而潮溼的牆,像淚水未乾的臉。好幾年前在德國漢堡的旅行,我穿梭於巷弄裡溜達,發覺那裡吸菸的人口真多,特別是女性。所以在濕冷的空氣間飄散著很重的烤菸草氣味。
後來我發現了一家賣著各式各樣草葉的小茶館,德國人似乎特別能將各種植物變成茶原料。我一直忘不了那茶館裡一屋子的人抽著菸,喝著不同氣味香的茶的畫面,還有整間屋子瀰漫著複雜的茶香。
[banner id=”10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