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寶靈老師
熱愛神祕學,精通塔羅、占星、色彩心理等,2006年製作個人藏寶圖,貼上京都圖片,2007年真的去了京都,2008年嫁給日籍丈夫,育有一女。
採訪.撰文=陳婉菁
圖片提供=寶靈老師

今年是我和老公結婚五周年,記得第一次跟他回日本大阪老家過年時,我懷孕挺著大肚子,對於日本年節的一切習俗,都感到相當新奇。婆婆是位老師,她耐心地教導我這個日語一知半解的台灣媳婦,讓我能很快融入日本年節傳統。
相較於台灣過農曆年,日本過的則是新曆年,從12月25日耶誕節前,就瀰漫著濃厚的年味。大街上裝飾著五彩繽紛的燈飾,櫥窗裡盡是On sale的廣告,想採買東西一定要趁這個時候。
除了大採購之外,過年的重頭戲之一就是要做新年麻糬,類似台灣必備的年糕,通常會在除夕前製作完成。傳統麻糬是用木椿慢慢搗米而成,現在不用那麼辛苦,只要把洗好的白糯米放進神奇的麻糬機,15分鐘後就會跑出綿密的麻糬來,這時就是小朋友的最愛時間,將大大的麻糬團,搓揉成一顆顆小球;大人們則依據習俗做「鏡餅」(かがみもち),把麻糬捏成兩個大小圓餅,上下相疊,上頭擺放一顆橘子,用來祭祀神明,祈求家庭圓滿,供到1月11日才能開餅,用木槌敲開來煮湯,把福氣分享給全家人。
到了12月31日「大晦日」這天,和台灣除夕一樣,日本人也要大掃除,藉此驅逐晦氣,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勞動過後一定好好慰勞家人,跨年夜的團圓菜主食必定是「炸蝦蕎麥麵」,麵代表長壽、蝦則代表消除一整年的煩惱。
除夕當晚,日本人還有一項傳統,就是要收看NHK紅白對抗大賽。大人們一邊看大咖明星表演,一邊喝清酒或甘酒(米做成的類酒飲料,帶有甜味),小朋友就吃象徵吉利的橘子。紅白大賽結束後,電視開始轉播各地神社參拜情形,隨著午夜12點即將到來,寺廟傳來敲鐘聲,總共108響,希望去除這一世108個煩惱,全家人也會在此時閉目合掌許願,直到新年度的來臨,彼此互道「新年快樂」!
日本新年期間傳統家庭不開伙,婆婆家也在元旦前準備好年菜,以便新年一早就能享有豐盛料理。新年第一天早餐,是日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一早起來就要先喝「雜煮年糕湯」,類似中國的八寶湯圓,象徵財運滾滾來,而且一定要配上清酒。沒錯!日本人新年一大早就要喝酒,據說這天警察不抓酒駕,因為全國成年人都喝酒了。
白味噌麻糬還只是開胃菜而已,接著就要吃「新年大餐(おせち料理)」。大阪傳統的新年料理,分四層裝在方形漆器中,象徵一年四季。第一層是黑豆、金桔與栗子等甜味醃漬物,以醬油與糖水熬煮而成,黑豆代表健康、栗子與金桔代表財運;第二層是以醬油、醋,醃製的小魚,還有糖、醋,醃漬的紅白蘿蔔,象徵和平;第三層匯集豪華食材,以海鮮為主,像婆婆會把黃豆跟魚一起煮,黃豆代表多子多孫、魚代表年年有餘;最後一層則是青菜,常見食材包括象徵前途光明的蓮藕、祝福長命百歲的芋頭、代表喜悅的昆布。但以上只是通則,現代人較為隨興,擺盤美麗比較重要。
吃完新年大餐後,長輩們會發壓歲錢給小朋友,台灣人是放在喜氣的紅包裡,日本人則用素雅的白色包裝,所以到日本如果接到白包可別臭臉。酒足飯飽之後,全家會一起到神社參拜,日本人非常重視開年第一次參拜「初詣」,雖然元旦天氣很冷,但神社永遠人擠人。日本人拜拜前要先丟銅板,再雙手拍掌兩下,隨後許下心願,因為祈福的人實在太多,我們擠到第一排許願時,聽到鏘鏘鏘的銅板落地聲此起彼落,頭上一堆錢飛來飛去,後排的人全都用丟的,拚命也要讓神明聽到願望,大部分的人丟20元,如果想找男女朋友,就可以丟5圓,因為日語發音ごえん(goyen),和「御緣」相通,恰好有與人結緣的意思。
過年除了傳統習俗之外,我和老公也會規畫私人行程。從耶誕節就開始瘋,大阪南港碼頭是我們的祕密約會基地,還有天王寺站的Cuesmall,以及大阪環球影城也好玩好逛,像環球影城外面有座章魚燒博物館,裡頭除了有各式章魚燒,居然還有章魚燒神,可以參拜求籤運,我覺得滿靈驗的唷!
另外,我們還有個私房景點,就是老公好友開的風帆店,在大阪機場附近,過年時一定要去那裡吃上一碗烏龍麵才過癮;雖然冬天氣溫在零度上下,但對於風帆愛好者來說卻是最佳季節,因為這時候的風才夠大,像我老公一定會去玩,我就坐在店裡和老闆娘聊天,感覺好像回到另外一個家。
天氣很冷,心很熱。台灣過年到處咚咚咚、放鞭炮,相當熱鬧,日本不放鞭炮,但感覺也很有氣氛。親人團聚在一起,把腳伸進暖爐桌(こたつ)裡,桌上擺放著熱茶、橘子以及遙控器,肚子餓了就互相踢對方的腳,那種感覺真是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