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28   紙本雜誌存在的理由


在虛擬當道的年代 人們會需要更有 [ 存在感 ] 的事物


 陳芝羚  日常散步 李盈靜





杜祖業 前《GQ》國際中文版全媒體總編輯、Condé Nast 創意/商業顧問。愛看雜誌,興趣既雜且廣,對美麗人事地物有無可救藥的迷戀。個人書房籌備中,希望以策展型式傳遞更飽滿的閱讀體驗。

NO.128 %E9%A0%81%E9%9D%A2 045 %E5%BD%B1%E5%83%8F 0001 scaled

杜祖業喜歡早晨坐在窗邊,映著自然光閱讀雜誌。


書房的陽臺正對著公園,看著樹木能感受季節的變化。早晨我最喜歡坐在窗邊,初春微涼與細雨,生一爐炭火煮茶,隨手抓本雜誌,以閱讀開啟一天。現在我還是看很多雜誌,其實在iPad 上看電子版比紙本還多。但我不覺得這就是離開紙本,只是型態不同罷了。一方面減少書籍的存量,另一方面真能打動我、會讓我想留下紙本的也沒那麼多了。能讓我點頭允許占據空間一角,一定得要有過人理由。紙本如果不能當成收藏品來看待,存在價值就愈來愈薄弱了。

在虛擬當道的年代,人們會需要更有「存在感」的東西。好的紙本雜誌最大的價值就是它的存在感,所以我覺得當人們發現存在感的獨特與不可取代性,就會了解紙本真正價值所在。把紙本當成是有內容的物件,保留適當的空間展示出來,也是紙本書發展的方向。特殊的精裝書,翻閱的過程不只是閱讀,而是整個物件帶給你的樂趣。



此篇文章僅限付費會員觀看。
登入 紙本購買 數位訂閱方案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