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李烈
電影人,製片。18 歲開始演電視、拍電影,得過金鐘獎迷你劇集最佳女主角。2008 年開始投入電影製作,2010 年因為《艋舺》得到金馬獎年度傑出台灣電影工作者獎。最怕別人叫她導演,她會不厭其煩地解釋她是製片。
文字整理=林正文

這些年來我因為工作去過很多城市,每到一個地方,我最喜歡看的就是「人」。每個城市的人散發出來的味道、感覺,還有身上的肢體語言,通通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跑的城市夠多,一看就可以分辨這個人是屬於那個區域的,像是北歐、東歐、西歐、南歐人的長相都不一樣,美國人也可以分成大城市來的、小鎮來的,都可以輕易分辨出來。
從小對人有興趣,因為人是千變萬化、捉摸不定、不可預期的,隨時隨地都有事情發生,這些東西就可能形成故事。我很愛聽故事、愛講故事,對故事很感興趣,有故事就一定有人,是牽連一起的。
我念世新的時候,學校管很鬆,我只要算好不要超過被記曠課的時數,就會蹺課去看電影,所以很多時間是在西門町、東南亞戲院度過的。那時候的東南亞多半放二輪片,想看新的電影,就去西門町的樂聲、日新、豪華三家戲院,三家一定放映放不一樣的片子,接輪看三部電影。電影散場後,我就會坐在路邊,觀察那些從戲院走出來的人,因為剛看完電影的情緒還在,我會看他們臉上的表情、交談的內容,觀察這些跟我看同一部電影的人,有什麼不同的反應,也可以說是「讀人」。
旅行的時候,我比較喜歡逛小街道、小巷弄,每到一個新城市,也會先問有沒有市集或是跳蚤市場,因為那是最貼近當地生活的地方。每一個市場都不一樣,同樣是賣蔬菜、水果或魚肉,都會因為地方不同,季節不同,呈現出來的聲音、顏色、氣味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市場裡的人的互動,會讓你看到不同的生活樣貌。
去沒有去過的城市旅行前,我會先做功課,拿著蒐集好的資料,一邊走一邊找一邊看。儘管如此,在陌生的城市還是會有很多很多的驚喜,像是去挪威時,雖然是秋天,但整個挪威已被冰雪覆蓋,天氣很冷、我看著四處白雪皚皚心想:「這不是小時候聖誕卡裡的畫面嘛,簡直一模一樣!」放眼看到的森林、木造小屋,還有遍地的白雪,原來聖誕卡畫的方向真的是有所本,這場景讓我非常興奮,就好像走進童話世界一樣。
去南非逛野生動物園,大自然和野生動物的連結也讓我印象深刻。參觀南非野生動物園會有導遊同行,我們坐在大型敞棚越野車上,導遊要求我們講話不能太大聲、不能亂動,否則會有危險。車子引擎蓋上則蹲著一個南非土人斥侯,負責觀察哪裡有動物,再回頭告訴司機跟導遊,指引車子移動的方向。那天我們碰到了一隻母獅子帶著小獅子,我們的車子跟著他們旁邊開,慢慢開了很遠遠,從天亮開到天黑,還開著車燈一路跟隨。在車上我可以很近很近觀察母獅子,看著母獅子走路時尊貴和驕傲的模樣,身上每一塊肌肉的移動,線條變化漂亮的不得了。導遊告訴我們,對獅子來說,牠們也習慣看到車子,把車子當成另一種動物,只要不要打擾牠們,就能夠相安無事地一同行進,那一幕我到今天都還一直忘不了。
因為工作而去的城市,對我來說就是乏味,像是柏林去了兩次、坎城去過三次,若要問我柏林長什麼樣子,我的答案是不知道,因為參加影展的天數很短、行程很滿,每天就是從飯店到不同的戲院,參加一場又一場的活動,然後疲累地回到飯店睡覺,唯獨第一次去柏林,要結束的最後一天,我刻意比大家早起,去走了柏林圍牆,但只走了一圈,代表「我來過了」,真的很乏味,完全沒時間知道這個城市的特色。
去坎城就不同了。每年坎城影展期間,飯店都貴到爆,光是從飯店發一張傳真回台灣,就要100 元。坎城是個什麼都沒有的城市,只有各式各樣的影展,像是廣告影展、色情電影影展,影展期間所有的飯店餐廳都漲價,影展結束,整個城市就成了空城。為了省錢,每次參加坎城影展我都帶著一大團人住尼斯。往返坎城到尼斯,只能搭火車,直達車30 分鐘,普通車40 分鐘。在火車上的時間,你會覺得很悠哉,一路都是漂亮的海岸線。尼斯風景好、食物好吃、東西又便宜,雖然同行的演員會抱怨坐火車太遠,但是可以省下百萬元旅費。而且影展期間,每天都馬不停蹄地參加活動,只有在火車上的時間可以享受慢節奏的生活。
除非是為了工作,旅行的時候,我不愛帶相機、更不愛刻意拍照。因為太年輕就開始拍片、被拍照,真的是拍怕了。所以只要是自己去旅行,一定不拍照,就是隨心情走走看看,好風景會帶來很多的驚喜,會讓你一直記在腦子裡,一輩子也忘不了那樣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