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丞】為自己的房間刷上安靜的黑 用光線與氣味形塑空間小劇場

Cover story  The Room of One’s Own

王偉丞
室內設計師,最近是來往上海臺北的空中飛人。追求自由自在地過生活。生活態度也反映在作品風格:簡約且獨立。

 

「天、地、壁」主導了整體視覺感受,偉丞以鐵灰、深灰和黑色為空間定調。
「天、地、壁」主導了整體視覺感受,偉丞以鐵灰、深灰和黑色為空間定調。

我住進這間公寓的房間剛滿三個月,這裡離公司和捷運站都近,下樓不遠處就有一整排的小吃街,生活機能很方便。

高中念廣告設計,大學念建築系,現在從事的工作又是室內設計,對居住空間自然比較要求,即使只是一個四坪大的房間,也會盡力去調整到自己能掌控的程度,畢竟住起來舒服,心裡才舒服。但也因為不是自己的房子, 能改造的幅度不大, 好處是花費時間短,僅僅兩個禮拜就能搞定。

我覺得空間的「天、地、壁」很重要,主導了整體視覺感受。我買了類似鐵灰色金屬磚質感的塑膠地磚回來自己鋪;壁面原本是一片白,便找了朋友幫忙粉刷,並將床頭壁面刷上黑色。一入門右手邊壁面則是帶藍的深灰色磁性漆,用來張貼自己收集的明信片或朋友製作、贈送的版畫。從黑到灰的色層,整合了空間調性與深度。改造空間其實很有趣,原本很普通的房間,只因為地板和壁面模樣改變,感覺就有型許多。

另一個Key Point是燈,我白天在家的時間很少,更重視夜晚的光線氣氛。如果說我的房間有什麼特別的設計,應該就是把光源與味道這兩件事想在一起。我偏好柔和的光,一般的白光頂燈和投射燈都不OK,選用從中心向四面八方均勻放射的泛光燈(Floodlight),光線沒那麼亮,就可多放幾盞。第一個燈是在電腦桌上,其實是用MUJI的香氛噴霧器代替,不但可照明,還會隨著水霧釋放出清爽的味道,夏天兼可紓解悶熱。第二盞是床頭可供睡前閱讀的三足立燈,光線投射在黑牆上很有氣氛,是在日本旅行時抱回來的。臺北的冬夜常下雨,我一定點上香氛蠟燭,讓放鬆的香味同時驅散濕寒,變得乾燥溫暖一些。

因空間不大,我的傢俱不多,盡量貼著牆壁擺放,衣服、雜物和植物就藏在三坪大的陽臺。靠窗處是我的大書桌,所有建築、設計和攝影相關書籍都集中於旁邊白色的書櫃,裡頭有我喜歡的日本建築師西澤立衛、西方建築大師科比意、和在東方十分知名的貝聿銘等人的作品集。

我喜歡建築跟這個世界連結時所衍生出的意義,像西澤立衛和藝術家內藤禮合作的豐島美術館,帶給我很多想法,做設計應該是要呈現自己原本的東西,回歸更純粹的思維。

我也喜歡透過旅行實地參觀大師們的建築作品,日積月累的生活軌跡,孕育出我對空間的靈感。在幫租屋空間做局部裝修時,會選擇黑 色壁面,是因為黑給人穩重的氣質,同時能夠營造一種能慢慢填滿壁面的感覺,像面安靜的 背景牆,等待著我慢慢找到合適的裝飾物。

居住者會逐漸和自己 DIY 的空間建立一種熟 悉感,老實說比起新蓋好的房子,我更喜歡老 房子帶有的歲月痕跡。我平常也收集一些老東西,像是買油漆回來把老木箱重新粉刷上喜歡 的顏色,讓東西變成自己的模樣,過程很有意 思,平常就用來收納美術繪圖用具,旁邊放著貓砂和貓食,可以讓貓咪小瓜躺臥休息。

下班後最常待的空間有兩處,不是在書桌上 網閱讀或畫設計圖,就是躺在床上玩手機或跟貓玩。每天起床後,我會先到露臺澆花,幫小貓清貓砂,換水和補飼料,順手整理一下床舖房間,然後再出門。休假待在家的日子,會找好朋友一起來看電影、吃零食,聊聊天。一個人在獨處時,最喜歡欣賞下午太陽照進屋內時的光線,有種隱晦的美感。

但對我來說,平凡的日常是否能過得滿足,還取決於生活空間的舒適度,因此我不介意常常花上兩、三個小時打掃整理,保持乾淨和整潔,才能安穩的享受這些微小幸福。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