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哈利】理解食器素材的感性 創造餐桌的四季風景

Cover story Scenery of the Table

 

 駱亭伶
 韓承燁

 

王哈利 資深平面設計師,也是一心多用的主婦。小時候蒐集筆記本、手帕,現在迷上便當包巾和奶油抹刀。從幫孩子準備便當開始,認真鑽研料理與食器搭配,在社群網站上分享而廣受好評,現為網購社團「蔥花生活事物所」選品人。

 

2017 08 31 124936

人生無時不刻都在尋找意氣相投的夥伴,有些夥伴,是默默不出聲的類型。兒時蒐集的棉紗手帕、筆記本,現在安放在廚房和餐桌一隅的食器,對我來說,都屬於這樣的存在。

2017 08 31 125135

關注生活食器是從找便當盒開始。四年前,兒子準備上小一,因為曾聽名廚江振誠談起小時候從沒吃過外面的便當,都是媽媽做的;覺得若能留給孩子這樣的回憶很不錯,便決心挑戰在兒子上全日班時,趕在中午親手送上熱騰騰的便當。

2017 08 31 125308

 

十分在意素材質感的我,對於當時市面常見的不鏽鋼和塑膠便當盒有疑慮,四處尋覓替代品。試用過後,發現木質便當盒會略微吸收米飯的溼氣,嚼起來特別香;純白的琺瑯便當不易吸附味道,放進任何食物顏色都能跳脫。就這樣一步步從蒐集便當盒到杯碗盤,翻閱日雜學習料理與擺設,逐漸開啟了研究與搭配食器的興趣。

 

2017 08 31 125154

因為日本與臺灣的飲食習慣相仿,我偏好日式 與和洋風餐具。如同設計紙本書籍雜誌,比起 色彩造型,選紙永遠是第一要務,我習慣在使 用中去感受素材的感性,瞭解玻璃、木、銅、竹、陶器的特質,再構思如何與食材和季節感搭配。時日益久,成了一種直覺,在繁忙的三 餐炊事日常中,選擇簡單,實用且多用的食 器,回報我許多樂趣。

南國炎熱的夏天拖得特別長,玻璃器皿特別好 用,透明的冰塊,豔黃的果汁,只要倒進玻璃 壺裡,美麗與涼感立即放大數倍。而小款的 紅酒杯可用來喝冰梅酒,也適合分裝水果優 格;搭配麵包一起放在木托盤上,早晨的餐桌 立刻看起來豐盛許多。

不想讓孩子使用美耐皿兒童餐具,琺瑯杯盤是 很好的替代品。尤其有大大小小尺寸,是切洗 分類食材的好幫手。又因導熱快,冷卻迅速,方便收納堆疊,當做保鮮盒也好用。此外,這 兩年自己釀梅酒,發現傳統竹器的優點,小型 竹篩春天可拿來曬梅子,夏天裝蕎麥麵,冬天 吃火鍋放置蔬菜,而輕便竹籃,更是野餐良伴。

常常有人問我,如何用食器做出漂亮的擺盤裝 飾,我覺得食器就像灑在料理上的蔥花,讓視 覺上加分,但料理始終是主角,主次順序很重 要。所以我習慣在買菜時,先思考食物配色, 例如製作一個野餐便當,除了肉類、麵包或飯 糰等主食,還會搭配黃色煎蛋、綠色生菜和紅 色的水果,有了多重配色,再選擇質感好的竹 籃,不需要過度複雜的擺盤道具,整體就很賞心悅目。

在眾多食器中,我私心偏愛的是陶作家古谷浩 一的八角陶盤,它有淺白和深棕兩款,看起來 簡單,平常,但又有一點造型。它可以當成菜 盤,讓一盤炒青菜變得很出色;若放上一杯茶 或點心,就成了小托盤。每當中午送完便當, 或接小孩放學前,心情煩躁,拿出喜歡茶具陶 杯,擺設一下,讓人重新恢復了元氣。

在櫥櫃中,有幾個鮮豔的九谷燒磁盤,那是先 前媽媽端菜用的盤子,儘管不是我喜歡的風 格,卻被刻意地留下來。偶爾拿出來使用,有 一種回到媽媽家吃飯的感覺。我是外婆帶大 的,外婆很會用蒸籠炊粿、做饅頭,母親因為上班,平日很少下廚,卻喜歡在過年時親手做 幾道大菜,我總是自告奮勇地擔任二廚,遞醬 油,幫忙裝盤,好奇地在旁邊看著她做菜。

就像穿衣服,我們家的餐桌風景也隨著季節冷 暖而有所變化。在春夏及陽光仍然熾熱的初 秋,刻意換上清爽的素色陶器;夏天會選用較 薄的玻璃水杯,就口的觸感更好。到了冬天, 換上樸質手感的陶杯;為孩子端上一碗熱湯或 米粥,選用木碗木匙,以避免燙口。對我來說 有食器為伴的生活,就是把它當做很有默契的 好朋友,我在享受它,私以為它也全然接受著我的享受。●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