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舞蹈節】在春天 與舞蹈不期而遇

 

文=陳祖晴

圖片提供=華山1914文創園區

%E8%A9%B2%E6%AD%BB%E7%9A%84%E5%8D%81%E5%AD%97%E8%B7%AF%E5%8F%A3%EF%BC%88%E4%BB%A5%E6%AD%A4%E7%82%BA%E4%B8%BB%EF%BC%89

 

進劇場看表演,對於許多人來說,總是會有個疙瘩,心想著要是「看不懂怎麼辦?」或是覺得舞蹈離自己很遙遠。但對年輕的舞蹈家和編舞家而言,他們卻需要一個可以展現才華的舞臺,希望努力能被看見。致力推廣舞蹈與扶植新生代創作者的三十舞蹈劇場創辦人吳碧容,今年三月,帶著許多懷抱熱情的創作者與舞者,在華山烏梅劇場推出的「相遇舞蹈節」,用三大主題「翻轉空間」、「議題關照」、「注目新人」結合12場的舞蹈演出,希望創造舞蹈與人群交會的緣分,讓民眾與舞蹈相遇。

為了打破空間框架,與觀眾靠得更近,編舞家楊乃璇延續「小事製作」曾在咖啡廳內與民眾近距離互動的舞蹈經驗,這次參加舞蹈節,更將挑戰傳統舞臺限制,將舞臺延伸至觀眾席的階梯上與表演者的化妝室內,並讓觀眾帶著坐墊自由選擇座位,就像來參加一場派對般,用活潑輕鬆的方式感受舞蹈魅力。

 

6A9A4160 %E4%BF%AE

 

張惠妮所創作的《失。去》則是她自身面臨到的問題,以母親失智時的動作做為跳舞發想,引領觀眾思考日漸嚴重的長照問題,即使是原本不熟悉舞蹈的觀眾,也能從生活經驗出發,與作品有著深刻的連結。而戲曲專科學院出身的張國韋擅長運用翻滾等雜耍技巧融入舞蹈,創作出作品《彈判》,利用大球做為人們對話時的強度與攻擊性,象徵人與人相處間摩擦與暗鬥。

 

%E5%A4%B1%E5%8E%BB%E5%8A%87%E7%85%A7DSC04651

 

在正式演出的前一週,更安排了「肢體工作坊」與「劇場體驗」活動,讓觀眾在看表演前可以與創作者先有第一次的接觸,邀請大家進入尚未裝臺完畢的劇場內,觀察劇場準備節目時的變化,縮短人與劇場的距離,透過體驗與感受,讓表演藝術走入人群與生活中。

「有時候我們對於一件事情開始產生認同,是因為我們對它有多一點的認識。」吳碧容說,表演雖然無法帶給觀眾實質的東西,但卻能得到難得的體驗與感受。也許是激勵了內心,也許是產生了對美的震撼,或是突然發現了一種共鳴,讓思考有了不一樣的層面。歡迎大家在春日時節走進劇場,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與感動。

 

6A9A4104 %E4%BF%AE

相遇舞蹈節
地點:華山烏梅劇院
時間:3/12-25
FB:2018相遇舞蹈節-共舞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