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Go Upstairs
口述=Miffy
曾是出版編輯,寫過兩年的節氣專欄。與先生小啄木創辦「綠兔子工作室」,推廣自然民具及符合節氣時令的生活態度與商品。童年跟著阿嬤學習裁縫,念念不忘的是有一天要從事服裝創作。
撰文=駱亭伶
攝影=韓承燁

當每年十月第一道冷鋒南下,北插天山上的山毛櫸會轉紅;六月南澳的大頭茶花林,漫天遍開一片雪白。在三樓陽臺育苗鬆土的不經意間,那些隨季節更迭的風景,只要見過,我都記得。
對我來說,四時風景,除了觀察、欣賞,更是一種生活指引。從小在員林鄉下跟著阿嬤曬蘿蔔乾、採大胡瓜醃蔭瓜,農家秋收割芒紮掃把;每個季節總有適合的事情可做。在大自然的枝葉、果實凋萎前,盡力地取材利用,彷彿是天生的義務。這種順著節氣過日子的生活脈絡,蘊含友善土地的智慧,人的感性與季節情緒緊緊牽繫,在追求效率的工業時代雖已散佚,卻像種子一直埋在我心中。
七年前,我開始實踐減塑生活實驗,不管是到傳統五金行挖寶,或是在臺灣鄉間兜轉旅行,只要找到一件可替換塑膠製品的臺灣生活民具,豬鬃刷、木頭菜剉⋯⋯就好開心。五年前在一次賴青松「穀東俱樂部」的聚會中,我分享家中的好用寶物,迴響熱烈,促使工作室成立。後來十坪大的空間不夠用,剛好斜對面公寓寬敞明亮的三樓招租,讓我當下決定將住家和工作室併成一處。
從念大學參加自然保育營,以賞鳥啟蒙環境意識,到成為主婦聯盟會員,臺北城南一直是我最熟悉的生活街廓;但在溫州公園附近的老公寓,萌長出一個共學分享空間,還真是始料未及。不喜歡被束縛,從沒想過開正式的店,位於三樓,且每週僅三天下午的開放型態,適合小家庭的生活步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