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言】編輯你的心靈游牧地圖

文 發行人 劉冠吟
攝 簡子鑫、鄭弘敬

 

未命名-1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在《看不見的城市》裡打造馬可波羅跟忽必烈的世紀相遇,馬可波羅口述周遊諸城市的見聞,連忽必烈聽著都著迷了,然而這些城市大部分是虛幻的,引人入勝的力量,是記憶、慾望、符號及故事。我常覺得,書籍的力量就像馬可波羅口中看不見的城市,可瞬間使人超脫於現實的泥濘。今年臺灣夏天特別熱,上一期我們帶讀者跑到海邊,這一期我們準備了幾個書房的地圖,要帶你們走進看不見的城市。

跳脫傳統書店的經營型態,移動在各個空間的森雨書房,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為書本尋找著下一個安棲之所,主理人鄭森雨「從南到北走進不同場域,依著主人的背景個性與空間氛圍,創作選書主題」。每一次移動就像一次策展,為了城市中大大小小的游牧民族準備心靈的糧草。

 

主圖_DSC0941壓

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的櫞椛文庫開設之前,主理人林廷璋花了兩年時間旅行臺灣60餘家書店,然後用計時制為櫞椛定調,為的是提醒每位讀者珍惜書,以及安坐閱讀的每分每秒。

森雨援引松浦彌太郎在《最糟也最棒的書店》裡的一段話跟我們分享:「不管是世間的事物或自己內心的事物,要能全部接受、包容,才是最糟也最棒的生存方式。」這次我們花很多篇幅向讀者介紹書店主人,這些主人就像是塵世中的修行者,在紙本衰微的時代,他們為書提供安身立命之所,也為走進書店的讀者們,提供了修整身心的地方。

 

主圖_DSC_2416

 

造訪這些隱藏在城市角落中的新型態書店,就像走進書店主人自己的房間,他們向我們展示自己的藏書,也展示著他們的心靈地圖。《看不見的城市裡》裡有一句:「你跑了那麼遠的路,只是為了擺脫懷舊的負重!」現代人喜歡旅行,追求的無非是一種逃亡或解脫,然而,或許不用跑這麼遠的路,只要試著走進書店,打開你心愛的書,或跟著書店主人在街區裡走一遭,編輯出你自己的游牧地圖,就足以擺脫心上的負重了。

分享: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