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旁的編輯事 071    ✎_

採訪是吸收新知
編輯是一種淬鍊





本月值星  吳亭諺



前輩曾經說過,編輯就像紙上改稿的筆跡一樣,我們花費許多時間修稿、潤稿,但是當雜誌出刊後,編輯的影子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沒有人察覺我們在這個句子反反覆覆改過幾次,也沒人知道我們挑選照片時掙扎了多久,為的僅是將受訪者的生活、想法最完整地呈現給讀者。這樣的工作形態,讓喜歡躲在文字後的我覺得很有安全感,也樂在其中。

除了編輯之外,我們也身兼採訪的任務,每個月挖掘有趣的事物,再透過撰寫,將受訪者的故事傳遞給讀者,雖然最後沒人看見我們,但從這些過程裡,自己也有了不一樣的滋養。

當然看著這些受訪者們有趣的故事,也不免羨慕,希望自己有天也可以歸隱山林、到海邊開間店,過著「理想」的生活,尤其是寫稿的時候。

有次採訪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那天我們花了一個小時的車程,到外雙溪一座無名山裡拜訪薩滿療癒的靈性老師—Marina,我問 Marina 為何選擇住在這裡,才知道她因為嚮往自由,辭去工作四處旅行,最後發現腳踏實地的生活最難,而這座山就是她重回現實生活的連結。

 

%E4%B8%BB%E5%9C%96 IMG 6286 preview
攝:李宜蓁


原本我抱著期望了解薩滿靈性的心情前往,但最撼動我的,卻是她一層層剝開自己,分享這些年來思考自身狀態、探索心靈的歷程,而這些過程,正是我現面臨的課題。剛出社會的我渴望探索世界,看著朋友畢業後出國讀書,或工作一段時日後,出國打工換宿,心裡很是羨慕,但是然後呢?如果沒有根,沒有目標,離開舒適圈是不是變成一種逃避?

Marina 說,有人曾告訴她:「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真實,你可以決定自己要活在哪一個,但是如果把自己卡在兩個世界,會變得非常不快樂,而且不知道為什麼不快樂。」這句話影響她,也打動了我。在現今的社會裡,我們的選擇越來越多,日子卻越過越迷惘,因為無論選擇什麼生活,都必須有所取捨,這是每個人都在學習面對的課題。

在從事編輯工作的過程中,我接觸了各種不同領域,懷抱熱情、努力完成夢想的人。像是用心感受臺灣文化的紀錄片導演、因喜愛動物而作為創作靈感的品牌設計師、藉由蒐集素材遊遍各國的飾品創作者⋯⋯。他們在自己選擇的世界往前走,堅持卻也不斷修正,最終在生活與工作中找到平衡。

對我來說,這份工作最大的收穫,就是可以透過文字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努力的過程、心靈的成長,或是流淚,或是喜悅。最後在所有印刷作業結束後,整理好情緒,揮手說再見,繼續前往下一段故事。●






 吳亭諺 從餐飲界半路跑票的雜誌編輯,喜歡用文字記錄下生活。曾短居於日本及泰國,特別鍾愛一個人的旅行。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