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影像 在電影魔幻中感受真實
口述=張艾嘉
華人電影圈具影響力的導演、編劇和演員。曾獲臺灣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編導代表作包括《心動》、《想飛》、《20、30、40》等。
撰文=葉思吟
攝影=莊騰傑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獨處時,腦海中出現哪些念頭?夜深人靜時,會偷偷思念著誰?而在追逐夢想過程中,又是什麼樣的意念,無形中引領著你拚命往前跑?
在生活中,經常聽到周遭的人聊夢想、談關係、說回憶,不管是酸甜苦辣,我發現每個人心靈深處,總藏著對父母的懷念,或者存著一種對生命的想像。因此,我把他們發生的故事一點一滴紀錄下來,透過擅長的電影形式說出來,希望觀眾在兩小時影像旅程中,探索內在、並且誠實面對自己。
回想小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聽過「美人魚」故事,為了追求夢想,美人魚逃出了龍宮,最後,發現自己非魚也非人,浪漫中深藏哀愁。平凡生活中的男人或女人,其實也往往身處如此困境,一方面想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但現實未必如願,反而陷於兩邊不討好。然而,唯有經歷過痛苦,才能深刻感受真實,逐漸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學會包容憂傷與不再逃避。
在新執導影片《念念》中,我把日常生活中的觀察及蒐集來的對話,轉化成劇本素材,再嘗試站在我的年齡、我的觀點,去鋪陳我想說的故事。對我來說,電影是一種溫暖卻又很魔幻的東西,導演將真實發生的故事,透過魔幻方式呈現,引領觀者穿梭於虛實之間,體悟對人性的深刻關懷。
整部電影從劇本到拍攝呈現,均非刻意,而是自然而然,不做過多後製,尤其在燈光設計上,盡量讓演員能當場感受到情境氛圍,自在發揮,不只是個人風格喜好,也表達對演員的一種尊重。
幾場海底拍攝場景,對攝影與演員挑戰最大,因為傳說中的美人魚, 只能是個影子,而主角之一的李心潔在海裡跳舞畫面,不只需潛水夠深,還要能傳達渴望自由狀態,我們甚至在海底放音樂,在微光中做足海底的情緒。
臺北和綠島是兩個主要取景地,別有隱喻。 對我或居住在這兩地人來說,既是故鄉,卻又曾經那麼想要逃離,距離很近,卻又讓人感覺很遙遠。這種進出之間的矛盾心境,也反映在主角的自我認知上。
這些年,我停留臺灣時間越來越長,偶爾會逛逛菜市場,樂在下廚做菜。我的生活雖然忙碌,卻很簡單,每天會花一段時間靜坐, 在安靜中尋找創作靈感,不斷發問真正能留下的創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