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28 紙本雜誌存在的理由
紙本是一個突破同溫層的媒介
文 駱亭伶 攝 韓承燁 場地協力 薄霧書店

構思雜誌內容時,董淨瑋會到雜誌圖書館,大量翻閱各類型雜誌。像《SOTOKOTO(ソトコト)》、《TURNS》 都是她覺得很有幫助的日本地方創生刊物。
董淨瑋 新聞系畢業後,一直從事書與雜誌編輯工作。2020年創辦「裏路出版社」,發行《地味手帖》雜誌,以靈活的編輯手法與視覺風格,呈現地方生活的魅力與挑戰,樹立出版品牌,並獲第46 屆金鼎獎圖書編輯獎。偏好知識型雜誌,內心相信大道小徑,似路非路,都無妨,只要找到自己的路,就能走一趟心中坦然無懼的路途。

而是因為做雜誌,讓自己的人生不斷前進。
工作一段時間,想轉換心情,我喜歡走路觀察。雖然只是些尋常人家的物件,像是曬衣服或曬菜干,談不上漂亮,卻有一種很強的地方氣味;好像也能再給我一些動力,像這樣少人注意到的生活感,正是我想要傳達的。
三年前創辦《地味手帖》,很多人好奇,我人在臺北,如何找到這麼多地方案例與合作夥伴?之前在《鄉間小路》,從採訪跑線到擔任主編,認識了許多地方上的青農、返鄉者、二或三代接班人,以及在地團體。從那時慢慢知道,印象中沒有太多年輕人口的鄉鎮農村,已經有地方青年開了有意思的店,或主辦一些好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