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音樂搖擺
街坊鄰居的熱血日常
一種觀察 中永和四號公園

從臺北城的東邊移居過來,不知不覺地過了四、五個年頭,我對中永和稱不上熟悉,只是習慣了在這裡生活、數著日子。臺北市和新北市之間,被新店溪以河道隔離了市區,對外往來的連結除了捷運,還有幾座為舒緩交通而興建的橋梁。
我習慣坐公車走永福橋往市區移動,偶爾騎摩托車通勤,則最喜歡經過有著紅色拱門的福和橋,享受馳乘的風景。這裡的每座橋,往返間各有不同風景,撲面吹來的風感受也不同,就像生活在這一帶的人們,臉上掛著是「離去」和「歸來」的生活表情。
離家不遠的永安市場捷運站附近有一座四號公園,是最能凝聚在地人的地方,也是國立臺灣圖書館的所在地。館前的廣場猶如格線工整的巨大棋盤,白晝日間,能看見樹蔭錯落、聽見小鳥啼叫,但到了傍晚時分,公園周遭見到的,是另一片聲勢浩大的奇異光景。

依著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在慢跑的人們、倚著涼亭在燈下下棋的叔叔伯伯,沿路遛狗的人也絲毫沒有打亂一旁打著太極拳人們的呼吸;此時,廣場旁開始有些動靜。夜色下我看不清他們的年齡和身分,只知道有男有女,以隨興且毫不在意的神情,慢慢地擺動他們的肢體,最靠近館前大門的那棵大樹下,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放了一臺音響,我還沒有意識過來,音樂就已經開始播放。
「來,手舉高,一、二、一、二。向右轉圈,一、二、三,拍手。」
剛才那首是韓國少女團體Twice的〈OOH-AHH〉,接著下來的是電音女神謝金燕的〈逼逼逼〉,那群跳舞的婆婆阿姨與伯伯們,跟著老師自若的口令和音樂節拍。整齊劃一的動作加上身體的扭擺,一點都不輸年輕人的體態,讓一旁經過的民眾不自主地被吸引著目光。
帶動跳的是擁有多年教學及編舞經驗的邱老師,無論是聲音或是裝扮都十分年輕,除了固定每週二晚上在永安活動中心教跳舞,其他平日晚上也都會在這邊帶著對舞蹈有興趣的朋友們跳舞,邱老師說參加的費用不高,重點還是來參加的人喜歡,能夠自在地跟著跳。
看著這群叔伯大嬸,隨著時下流行音樂,律動感受屬於生活的片刻;舞蹈,其實就像一道任意門,讓不同世代的人在此處交會,忘記年齡與煩憂,舞出只屬於自己的青春。●
文 林廷璋
攝 小日子、林廷璋
林廷璋 私人圖書館「櫞椛文庫」館長;獨立刊物《圈外》總編,熱愛閱讀,偶爾寫詩。相信文字的力量,同時也懷疑所有的真理與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