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72 Dear Life
生而為人,何不積極來「厭世」?
┃馬欣┃

馬欣 曾擔任金曲獎、金音獎、優良劇本獎評審等,專欄文字散見於《中國時報》、《聯合報》、《GQ》、《博客來OKAPI》、《娛樂重擊》、《鏡周刊》等。著有《反派的力量》、《當代寂寞考》、《長夜之光:電影擁抱千瘡百孔的心》等書。
這兩年流行的「厭世」氣氛、喪文化,其實都是在收割這十年來的過度失控,如海嘯一般席捲的「正能量」主流。敏銳一點的人,不管是哪一個世代,大概都知道十幾年前開始,臺灣就坐在「賭桌」前,用一種近乎輸光自己籌碼的玩法來賭掉好運。無論是對經濟長期規劃、教改失敗、文化藝術施政方針、人口老化的對策等,對於這十年來看似在運作其實充滿逃避的社會,老實說,現在才有厭世潮,也算是奇蹟了。
這股「厭世」原本是暗流,夾雜著集體茫然、浮動焦躁。當世界性的改變正在敲門,我們仍處於出口未明的情緒,卻又到了非得出牌不可的時刻;過去所謂的「正能量」,就是因為臺灣那時還能逃避,現在一股浪打下來,你選擇衝浪還是被淹沒?這已經不是集體的選擇了,而是個人需要鬆脫於群體,考驗當全球化的大浪,終於打到這座島嶼時,人們是否有著衝浪般的彈性與身段。全世界的年輕人面對的是財富槓桿嚴重傾斜,無論你是在義大利、美國,還是韓國等地的八、九年級生,都要面臨財富與產業全面改寫的時代。
┈┈┈┈┈┈┈┈┈┈┈┈┈┈┈┈┈┈┈┈┈┈┈
Cover story 072 Dear Life
Part 1 我們生活裡的厭世風景
Part 2 厭世話老實說:生活裡的日常碎念
► 消極男子
► 林立青
► 鄭宜農
► 老王樂隊
Part 3 厭世社會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