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天 《未完待續》的舞臺與人生
文 駱亭伶
記錄 黃馨毅
攝 韓承燁
場地提供 中央公園咖啡館
一般以為演員是因為出色的外貌與才華,而站上舞臺;殊不知掙扎過後的勇氣與付出,才是決定能否在風雨中前行的關鍵。高英軒、黃小貓、梅若穎和梁正群(右至左)四個熱愛舞臺劇的好友,在最新作品《未完待續》中首度身兼編、導、演和劇團行政,因而有了不同於一般的革命情感,在本期〈聊聊天〉一起敞開心胸說出演員的兩難,和難以割捨舞臺的原因。
梅若穎
導演、編劇、演員、舞者及講師,北藝大劇場藝術研究所畢。參與40餘部舞臺劇演出,擔任2017 劉若英《我敢劉若男》演唱會舞臺劇編導演。
梁正群
演員、歌手、廣播DJ、配樂製作和教學。溫哥華藝術學院主修錄音工程。配樂作品有《人魚朵朵》等,演出《麻醉風暴2》等,主持中廣流行網「風格玩家」。
高英軒
影視與舞臺劇演員,北藝大戲劇系畢。曾演出電影《色戒》 ,電視劇《徵婚啟事》、 《生活是甜蜜》 、 《起鼓出獅》等。舞臺作品《今天早上我們回家》等。
黃小貓
演員、小說家、劇作家、畫家,臺藝大戲劇系畢。曾演出《寶島一村》 ,曾獲「皇冠大眾文學獎」 , 2017劉若英《我敢劉若男》演唱會舞臺劇編導演。
小日子(簡稱問):分享一下《未完待續》的創作起源,聽說是從好朋友的讀劇會開始?
黃小貓(簡稱黃):對,我和梅子(梅若穎)是臺藝大同學,好姊妹。這劇本是兩三年前寫的,我不太會處理創作外的事,就擺著。但劇本沒被演出就是死的,有天我和梅子說,我們再去找兩個男生朋友,到咖啡館辦讀劇會。
梅若穎(簡稱梅):對,就像這裡,哇,中央咖啡館,我最喜歡的影集就是《六人行》。 我一口答應了,但很忙又延到去年。後來聽朋友說,廣藝基金會可投案申請舞臺劇補助,就想來試試。我也是第一次寫申請書,做簡報檔,比演戲還要緊張,也讓我知道表演行政團隊的辛苦。沒想到,這個動機像滾雪球滾到我這裡,再滾到高英軒,梁正群加入,愈來愈大。
黃:梅子她去年12月開始有自己的排練場叫「排場」,剛好跟這齣戲幾乎同步,因為有這樣一個空間存在,我們做了新的嘗試。三、四、五月各辦了一次讀劇會,也邀請觀眾一起讀劇,跟觀眾間的聯繫很早就開始發生。
高英軒(簡稱高):一開始我知道她們要做一齣兩男兩女的戲,想找另外一對好朋友來搭,原本我是找小莫(莫子儀)一起,第一次讀劇也來了,但後來他時間較難控制,就三缺一。之後小莫推薦了梁正群。正群進來後我們劇組就變正。彼此愈來愈合「群」,而且整齣戲就有一個「梁」。
梁正群(簡稱梁):謝謝,今天都讓您講了。我是今年五月加入,到梅子的排場跟他們一起讀劇,真的像試鏡般忐忑不安,好在第二天就跟我說:歡迎你加入。
問:在這齣戲裡,正群的角色是演員,小貓是製作人,梅子是編劇,英軒是導演,請正群先說說自己戲裡的角色。
梁:因為我們四個人都有演員的身分,所以大家也都很有感覺。我這個角色有很多生活跟理想間的拉扯,選擇舞臺劇工作代表理想,在裡面可以學習,磨練內心的一些東西,但去拍影視可以賺錢生活,卻沒有時間好好磨表演細節。那到底要怎麼選?有很多朋友選擇拍戲後,就真的一路拍下去,也不是壞事,但某種程度是種耗損。也有朋友選擇一直在舞臺,但生活就是比較辛苦,這是角色面臨的困境。
高:確實我們都是在過這個日子。當然我原本就是喜歡電影的,電視拍了以後,也喜歡一部分的製作,也會怕自己一直演舞臺劇,反而知道我的觀眾變得很少。所以我還是有多面向的演出,當一般觀眾對我這個演員有興趣時,會吸引他們走進劇場,帶動整個票房,也讓自己往上走到一個位置。
其實我只要接了一檔舞臺劇,經紀人就很難幫我排其他工作。剛退伍時,曾有一齣40集的電視劇開拍,但剛好我在準備舞臺劇,那一次真的很掙扎,但我最後選擇的是一個五萬塊的舞臺劇演出。如果接了電視劇,那一年可能有快兩百萬的收入。後來我的模式是花一兩年好好拍戲賺錢,再回來接一檔舞臺劇。
梁:其實算一下這兩年我因為舞臺劇丟掉六齣戲,對方都會說你在排舞臺劇,會花很多時間,所以沒關係。不過這樣也代表工作到現在,還是有一種被取代性,製作單位可以找其他跟我類似的人,那就更要好好加強自己。
梅:還好有你們兩位,是別人沒辦法取代的。
黃:好感動喔,Oh my god,今天第一次聽到,真的謝謝。可是英軒講了這麼多掙扎,當我打電話給他,他連 Pay 都沒談,就立刻說好。
高:我跟小貓曾經一起演出她在2008年寫的《今天早上我們回家》,是我在劇場裡最喜歡的一個本子。那既然小貓提了,她也很久沒有做戲,值得期待,需要來一起玩一下。
梁:我30歲才開始演戲,前幾年只是玩票,是開始演綠光劇團的戲,才知道演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確認演員是一個我會走下去的職業。演舞臺劇讓我找到當演員的價值所在,所以一年至少要接一檔舞臺劇,才會成長,不然底子都比人家差了,要怎麼樣讓自己更好?
問:那小䤕和梅子是畢業後就很篤定選擇演舞臺劇?
黃:我們那時候多天真,只覺得我們要自己弄劇團,後來失敗啦,完全不是這塊料。記得老師的反應是皺起眉頭說:「欸我覺得,學校很多電視圈的學長姊可以幫忙牽線。」
梅:意思是你們可以主持,長得漂漂亮亮,又有學長姊在做導播,走電視一定一帆風順,但因為這一句話,我們決定就是要做劇場。
黃:激不得。我覺得像正群、英軒原本的生活脈絡裡就有影視這一塊,他們的契機很自然。選擇還是跟特質有關,我沒有特別為藝術堅持什麼,我是一個很任性的人,很早就知道我不太適合那個環境,而且我對劇場的熱情是小學就開始,看了一個日本漫畫叫《千面女郎》。
我是小學六年級時,在學校禮堂看一群同學演出話劇,當時那種方式是:「媽媽我回來了!」我坐著全身起雞皮疙瘩,覺得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子講話。晚上結束後,我從學校走路回家,只覺得我整個人皮膚的感覺跟之前不一樣,觀眾席燈亮了,可是我的身體還殘留著舞臺的幻覺,非常震撼,這就是劇場的Magic。我相信很多對劇場懷有熱情的人,都感受得到。
梅:像我也沒有太多的掙扎,因為我一開始就知道我不想當明星,後來慢慢認識自己,發現我在電視電影鏡頭裡,不夠有魅力,可是當我站在人群裡,教學、演舞臺劇,個人的魅力就會出來。
我高中時看了表演工作坊的《紅色的天空》,覺得以後一定要在這個劇團演出。這個願望大三就實現了,從《又一夜他們說相聲》到《暗戀桃花源》,所以我一直知道願望是會成真,宇宙會聽到,這齣戲也是這麼相信。
梁:我是真的開始演舞臺劇才喜歡演戲的,從小當然想過當演員,但是從來不敢跟我爸講,非常沒有自信。後來是運氣,也是遇到窘境。因為原本做配樂,但環境不景氣,剛好某一個經紀公司老闆問我有沒有意願。前幾年覺得演戲很爽,但演得不好,突然綠光劇團問我說要不要演舞臺劇,我第一齣戲就碰到小玲姐(黃韻玲)和美秀姐(林美秀),跟她們一起工作,從她們身上學到很多。
高:我進這行是因為我是一個自閉的人,大家都不相信。後來開始可以跟其他小朋友聊天是從講自己聽過的《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的段子,一直repeat:「欸,老崔啊,老崔抱了個大罈子……」。直到高中才發現,原來我在群體裡有奇數恐懼症。
我會怕自己落單,高中五個好朋友一起出去玩,突然自己發瘋開始在那邊演起來,就發現其他四個人離我很遠。後來考進北藝大,很好笑的是,剛進學校的時候還覺得怎麼沒有教電影,第一個禮拜非常生氣,但在幾次上課排練之後,發現呈現戲劇和大家一起工作這件事情,有點可愛,開始愛上也不過是兩個禮拜之後的事。而且後來又有很好的機會,請李國修老師當我的主修老師。
問:請問演出之後,讓自己離開角色的方式。
黃:我是遇到比較強烈的狀態才會有,但不會 硬要割掉,也不是待在裡頭,就是去聽我當下 需要的音樂或散步,慢慢地跟角色相處。如果 疲倦了想把角色丟開,會看美劇,吃一堆零 食,原理就是轉換頻道,不花大腦,不會動用 到理性和感性,Let it go。
高:我一直都不能太快走出來,如果今天這個 角色跟我有一點連結性的話,那他就是我,不 是其他人。我是用我跟這個角色相關的元素去 創造或挖掘出自己一部分的人格特質,如果直 接丟掉,接著就是強大的失落感跟痛苦,直到 跟他寫了一封信說 bye bye 後,才平順下來。 我的狀態比較適合像波浪慢慢消失。如果這個 角色創造地非常成功,那也是收在我裡面,是 我新長出來的一部分。
梅:我比較沒有角色分不開的問題。但演出結 束,會捨不得劇組。就像高英軒講的,這些角 色都是我。前輩蕭艾跟我說過,她說鑽石小小 一顆卻有 58 個切面,每個人都像一顆鑽石, 每個切面其實都很漂亮,只是平常都是用最閃 亮的那一面去面對大家。
所以不同角色都是演員自己的其中一個面向轉 過來,面對觀眾,面對自己。演戲很好玩的 是,當轉過來放大之後才知道,我這個面向還 蠻可愛;或是這個面向很壞,以後少用一點, 所以每次跟一個角色告別時,都很感謝。
梁:我有點像是綜合他們講的,因為我沒有受
過訓練,以前演一個很痛苦的人,下戲也要處 在同樣的狀態,後來才知道這正是所謂的「方 法演技」。但後來發現其實自己放得愈鬆,反 而更容易進入角色,對我來說也真的是沒有太 多切換的問題,頂多就是疲累。後來發現我是 一個很戀家的人,只要回到家,聞到家的味 道,看到自己的家人,就會把自己拉回來,把 工作上的事完全拋掉。
問:有很想挑戰的角色,或是最欣賞的演員或導演。
黃:從大學到現在都想演《慾望街車》裡的白蘭琪。因為她就是一個失心瘋的女人,很強 烈,我有這個東西,但在現實人生中沒有辦法 被釋放出來,很渴望有機會讓我「嘩」的出去。
梅:我想要演的是女特務或俠女,身手矯健的 霹靂嬌娃,要有武打戲,可以射箭、打架,也 要略帶點 Sexy。快要有點年紀了,怕以後沒辦 法展現那個部分,要好好珍惜。
高:其實一直以來這個問題我答不出來,沒有 特別想演的角色,可能我對一個好劇本的渴 求,比我想演什麼角色這件事情來得更大。
梁:我沒有耶,現在只想要擺脫大家對我的既 定印象,很多製作人覺得我只能演出正派角 色,其實難道壞人就一定是看起來像壞人嗎?
梅:我要補充,我喜歡娜塔莉波曼,從她演盧 貝松的第一部片《 Léon 》就好喜歡,大概看了 N 遍吧,也很喜歡盧貝松。她後來又演《黑天鵝》,我看完就去學芭蕾了,整個被激勵到。
黃:我最喜歡湯姆漢克,他的表演很鬆,有一 種自成一格的魅力,讓人覺得背後有他人生的 從容與幽默,所以當他去演一個比較嚴肅和深 層的角色時,也不會做太多,是完全不強迫性 的,這對我來說很舒服。他也可以很通俗,比 方說他演《浩劫重生》在無人島上對著 Wilson 那一段,讓我邊哭邊笑。我覺得會讓人邊哭邊 笑的表演者非常強大。
高:我從國中就很喜歡金凱瑞,從他的成名作 《王牌威龍(Ace Ventura)》就開始喜歡他很誇 張很怪異的演出,高中時甚至把自己的英文名 字取叫 Ventura,他後來的《王牌冤家》也真 的演得很好。然後這幾年從新聞中看到他不同人生體悟,我覺得這個人一直走得很前衛。最近也喜歡班史提勒,不管是他導和演的白癡電 影,或演正經的戲,都讓人覺得很有才。
黃:你喜歡的都怪怪的。
高:我本來就不太正常。對了,如果從我喜歡 聽相聲去連結現在喜歡的喜劇演員,我想喜劇 對我很重要。我超喜歡《名模大間諜》。
梁:我很喜歡《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的 導 演 Wes Anderson 和《黑 金 企 業》的 Paul Thomas Anderson,他們的作品都很鮮明。但 對我來說更吸引的是,他們跟演員或音樂夥伴 長期合作的關係,像 Paul Thomas Anderson 這幾年都是跟 Radiohead 的吉他手合作,那是 非常難得的緣分默契,每一次都有新的火花,
我還蠻羨慕有這樣的關係。●
問:對於想從事演員工作的朋友想說的是?
梁:這個行業雖然辛苦,很難想像我如果沒有做 這一行會變什麼樣子,包括建立自信,了解自己或是敞開心胸,都是透過表演才發生的。
黃:我同意,如果這輩子我從沒有接觸表演的 話,我會完全是另外一個人。在表演裡面,必須不斷地把自己剖開,整個六感都會被磨得更加敏感,有時會比較辛苦,但也有可能會變成更健康和完整。只能問:「這是你要的嗎?」
梅:其實不見得一定要當職業演員才能接觸表演,學表演會讓自己有一個部分的特質被打開 來,換位看事情,認真地用你的感受去體驗世 界。我很多學生都不是要當演員才來,有工程師、 快遞員、咖啡店員、酒商,各式各樣很有趣。
高:我甚至認為這件事應該在國小就要發生,有 話劇演出,對戲劇有一定概念和了解,是要在生 活中一直在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