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凝視人心底處
勾扯所有幽深共鳴


一種集體記憶 過了這裡,就是河堤


200222 RHC 2222

 Peas Lin
 陳若軒




7 月 11 日,大雨剛下過,興隆國宅間吹過的風帶著涼意,然而在 105 巷尾端卻傳來陣陣聲響跟細碎說話聲,巷尾的空氣中凝揉著各種氣息,空地上的 80 張紅椅頭不到七點就被坐滿,多數是年輕臉孔,對著眼前架著的投影幕上陣陣流動的光影,彷彿正渴望諦聽他人生命的河流。


這是陳若軒「過了這裡,就是河堤」整個計畫的尾聲,集結了許多不同專長的創作者共同呈現的紀實展演,她認為這不是紀錄片,影片由十段側記構成,其中五篇是安康平宅的人物故事,五篇是抽象化的集體意象,請來王榆鈞以及 YLWT 吳亞林現場配樂,因人群混集的溫度和蚊子的侵擾,身邊的觀者來了又走,不時有住民孩童嚷著跑過,遠方公寓隨著入夜亮起燈,這夜,融合了全部人,成為一次極為立體的共同記憶。




190427 RHC 4292


計畫尚未展開前,陳若軒就搬進社區,多數時間在那工作,偶爾過夜,當時她留著藍色的頭髮,第一個認識的是滿身是疤無法書寫的紅髮男孩,就這樣一個介紹一個與其他受訪者熟悉起來。


進入被攝者的世界中,陳若軒陪伴著,經歷生離死別,看著衝突與掙扎,從未思考自己的目光該是客觀還是主觀,拍攝時全憑心與直覺,她不用腦子去計劃或評判,與文字作者們討論時她只說希望能夠記錄每個人的狀態,不要是消化過後的訪談,而是直面人們的感受,紀實影片她依照這些居民的生活軌跡,牽出一條隱約伏流其中的故事線,卻又刻意模糊了這些痕跡,她想要觀眾自己去生出共鳴,從凝視他人的過程中勾引出個人的心事,進而讓人們理解,其實這些哀號、悲鳴或怒吼,都是我們的,只要身在這樣的處境,我們都會為了生存做出相同的選擇,走向同樣的末路與盡頭。




若您要繼續閱讀,請先註冊為小日子網站會員! 前往註冊頁面。





Peas Lin 小日子編輯。待過獨立音樂網站、在文學雜誌下做過地方誌,但其實最愛漫畫卡通跟美劇電影,偶爾也打電動,曾經花半年只接案跟在家打《巫師 3:狂獵》。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