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04 Make A Toast to Taiwan
人生沒有需要逃避的
終於能好好享受喝酒的快樂
文 Gill Li 攝 Jimmy Yang
場地提供 Pico Pico 服裝提供 if&n
┃ 鄭宜農 ┃

鄭宜農 歌手,同時擁有作家及演員的多重身分。四年前人生盪到了谷底,那之後她將自己放逐在酒精裡,試圖跟這個世界保持距離。到了 33 歲才終於開始享受喝酒的快樂,與剛剛好的人,喝剛剛好的量,是最完美的。
我其實是到今年才開始享受喝酒的快樂,以往喝酒比較像是為了斷開與世界的連結,刻意邊緣自己,大都伴隨著傷心失意,這兩年是有意識地讓自己遠離酒精。直到最近好友帶了一瓶紅酒來家裡,喝了一小杯,跟大家聊著不著邊際的無聊話題,一回神,才突然發現在酒精的催化下,心情如此自由自在。
2016 年,經歷一場私生活的風波與低潮,只好把自己縮起來,希望被世界遺忘。就這樣逐漸養成每日往返酒吧的習慣,在那裡看見了同等困惑與寂寞的人們,以喧嘩包裝著自己,擱置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

日子就這樣過了兩年,直到一次到美國找好友散心,又把自己喝個爛醉,隔天不只頭痛欲裂,眼角還在浴缸撞了一大片瘀青。那之後我不斷在思考,我喜歡這樣的生活嗎?一直耽溺在不被理解的感受裡,自己都覺得膩了。回到臺灣之後,過量飲酒從人生中刪除,再也沒有喝醉過了。
我常常在想,人會喜歡喝酒,會不會是因為白天面對太多,責任也好、命運也罷,一不小心就過得太辛苦,酒場有種魔力,會讓人把自己都不喜歡的面貌掏出。常目睹朋友與白天截然不同的樣子,體認到世界上有千萬種傷心的模樣,看多了會讓人變得溫柔,承認人性裡有難以理性分析的鑽牛角尖,面對無解的難題,就讓它在今晚繼續無解,喝光這一杯,明天再說。

那兩年與其說依賴酒精,不如說我渴望灰色地帶,我很害怕被定義,認為世上沒有全然的絕對,就如同喜歡唱歌也沒因此放棄寫作、聽獨立音樂也愛 BLACKPINK。在酒場氣氛中,道德的界線變得模糊,事情不再是非即白,這時在混沌失序裡暫時能找到躲藏的小角落。
我在微醺之際時常進入迷幻狀態,很像在表演,身體會跑出與原本的我截然不同的人格,她活在身體很深的地方,要透過酒精才有出現的勇氣。所以我可能多少明白借酒裝瘋的本質,相信情緒出現過就是真實存在,常在隔天才體認到內心默默地累積了某些不安。曾經在酒後對百般呵護我的朋友生氣,包含我自己後來都嚇到了,才瞬間驚覺我們的關係有一些問題,只是清醒的時候沒有發覺。

這兩年,漸漸地開始對喝酒有了不同的想法,試著慢慢再次讓酒進入生活,不過量,剛剛好就好。悠閒的午後,在餐桌上倒杯威士忌,隨意刷著吉他和弦,心情跟音樂都很鬆;或跟熟到無所忌諱的友人在家裡喝,躺在沙發上滔滔不絕,或什麼都不說也無所謂。沒有事情需要逃避了,到了這個年紀,徬徨已不像年輕時,需要用盡力氣碰撞,人生的輪廓大概能掌握,喝酒更像是宣告「今天的我也還不錯」的儀式。
┈┈┈┈┈┈┈┈┈┈┈┈┈┈┈┈┈┈┈┈┈┈┈
Cover story 104 Make A Toast to Taiwan
Part 1 我們在臺灣釀屬於土地的酒
Part 2 每次舉杯都是一張人生縮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