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愛的在場證明


練習慵懶


┃ 林婉瑜 ┃



我大概不是容易放鬆的人,每當連假,出遊一天出遊兩天出遊三天 ⋯⋯ 都還算快樂,大概到了第四天我會開始想:這幾天都沒做什麼,好虛無啊!等到坐在電腦前,開始寫作、寫歌、寫稿,充實的感覺才慢慢回到心裡。

像個工作狂的我,也並非不愛玩樂,主要是「期待每段時間都不虛度」的我,連「玩樂」也希望是有意義的。譬如 2015 年,放下所有工作和責任到美國半自助旅行18 天,那樣的玩樂不會讓我覺得浪費時間,反而覺得每一天都迎面而來新的感想和體驗。就連在假期時也期待有意義地度過,這就是以往積極謹慎的我。

我的另一半江,比我更積極。年輕時家境不好的他,曾經認為「讀書才可以翻身」,因此政大畢業後,考取三張證照(土地代書、證券營業員、消防設備士),後來又努力考上法務部調查局特考,在展抱山莊受訓一年後,分發為調查官。

記得剛認識他,是他已經進入調查局三四年後,對工作全力衝刺的他,辦案、監聽、跟監、搜索、寫情報……,每種工作內容都盡心盡力,幾乎沒有上下班之分,這樣的他總是在我們約會時累得睡著了!譬如一起坐車去某地,他在車上我們交談的空檔就睡著了!或者在庭園餐廳吃飯,吃完飯,他的頭枕在我大腿上就睡著了!

那時,看著疲憊的他,油然而生想要照顧他的感覺。

這幾年,我開始練習「放鬆」和「放空」:從每一日緊密的行程中找到時間,去一個像樹洞的餐廳一個人慢條斯理吃一頓飯,或者開車上高速公路漫無目的兜風,或者潛入美髮美甲沙龍按摩院關掉緊張把自己交給別人打理,或帶杯咖啡找個角落什麼都不想只是慢慢喝完。

上個月,某個週六上午,我一人出門,帶了一杯冰拿鐵坐在百貨公司美食街,好友散文家李欣倫(和她家人)剛好經過,她問:「婉瑜,你一個人在這裡做什麼?」我說:「我在放空。」什麼都不做,也很好。

把全身緊繃的思緒和靈魂的螺絲,慢慢鬆開;像捏緊的海綿再次蓬鬆;像水中海草隨著水流悠悠緩緩舒展自己;像顆顆分明的糖粒,被悠閒熱暖空氣攪拌成鬆軟棉花糖;像一件濕衣服,出門吹吹風透透氣蒸發所有潮濕晦暗的念頭。

就是需要這樣的時刻,從所有凡塵俗事中回到「我」,這段時間只陪伴自己、只聽自己說話、只想靜一靜。

江也有他的放鬆之道,工作的空檔,他喜歡看 Netflix,尤其是全英語節目,並不為了考試或證照,純粹因為他看全英語節目時最放鬆,無論是全英語新聞、全英語 talk show,收看時,他完全關掉了自己的工作頻道,切換為慵懶頻道,一邊收看一邊吃零食喝咖啡。

積極謹慎的我們,像跑百米般衝刺多年後,也終於到了可以慵懶的人生階段了。「認真」需要練習;「慵懶」也需要練習。有時,我發呆看著魚缸裡色彩斑斕的金魚,玻璃紙般的尾鰭。那樣的時刻特別感覺到:不用強求什麼,甚至也不用特別做什麼,因為生命的本身,就已經是美好。●








%E5%B0%88%E6%AC%84%E4%BA%BA%E7%89%A9 %E6%9E%97%E5%A9%89%E7%91%9C

⇀ 林婉瑜

曾出版文集《我沒有談的那場戀愛》;詩集《愛的 24 則運算》、《模糊式告白》、《那些閃電指向你》、《剛剛發生的事》、《可能的花蜜》。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