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好好生活
音樂的救贖
┃ 陳雪 ┃
閉關防疫的日子裡,我們大多待在屋裡,食材都用宅配寄送,一日三餐都是阿早煮的,近一個月來我們還沒吃過一次外食。
以往總覺得自己的生活簡單,每天定時寫作,早就等同閉關,然而等到真的閉關了,生活依然有許多不同,剛開始我每天昏昏沉沉,下午該寫作的時間總是想睡,我不太理解自己怎會如此,後來才發現是因為整天待在家裡,以往固定的瑜珈課,以及跑步散步都停了,缺乏運動導致精神不濟,發現問題後,我就鋪上瑜珈墊,打開電腦,照著 YouTube 上的課程自己練習,或者不看影片,自己憑著以往上課的記憶練習也是一種方式,我規定自己兩天練習一次瑜珈,另一天則是自己練深蹲,作伸展,在家裡運動,才半小時左右身體就發了汗,半小時後大汗淋漓,運動幾天之後,下午打瞌睡的問題就解決了。
阿早每天的菜色都有變化,有時吃飯,有時吃麵,菜色日日不同,讓看似重複的生活有些變化。六月三日是我的生日,本以為今年就省略吧,但阿早還是細心煎了牛排,烤了巧克力蛋糕,做了一桌子菜。我們把朋友送的紅酒開來喝,阿早把主燈關了,打開幾個小檯燈跟桌燈,用音響播放我們都喜歡的音樂,感覺家裡也像餐廳了,因為氣氛很好,我們邊吃邊聊,把一瓶紅酒都喝光了。那是三級警戒以來第一次感覺到生活如常,苦悶變得浪漫。
音樂真的有神效。
多年前我們戀愛時,每次約會阿早都會帶 CD 來我住的地方,偶爾她也會買啤酒來,那時的音響是我二十歲時父親為我組裝的,CD 播放機、擴大機、喇叭,一整套體積龐大,多年來我不管搬到哪,一定會帶走那套音響,陪伴了我好多時光,那時我住的是小套房,有區隔出一小塊客廳的空間,阿早跟我坐在木地板上,他一張一張播放著,有很多音樂是因為他才認識的,後來我們分開時,我自己也時常聽,John Coltrane、Chet Baker、Miles Davis,尤其是 Bill Evans 的《Waltz for Debby》,只要開頭的節奏響起,時空就彷彿回到過去。在我們分開的那些年裡,只要我聽到這些音樂,總會想起那些一起聽音樂的夜晚,古舊的音響播放著爵士樂,那時我們還很年輕,我還不懂得如何好好去愛人,犯了很多錯誤,可是我記得在深夜裡,父親給我的音響,彷彿守護神那樣,在小小的屋子裡,流動著戀人們心愛的音樂。
昨天晚霞很美,阿早把陽臺上的植物整理好,突然很開心地說,「我們去陽臺野餐。」他搬出兩張摺疊椅,把陽臺原本擺放東西的架子擦乾淨,拿出冰啤酒跟小點心,「最重要的是這個!」他笑著把藍芽喇叭也帶到陽臺上。以前的那套音響,多年後已經故障了,我們終於更換了較為簡便的數位音樂播放器,換了新的喇叭,還買了一臺小的藍芽喇叭,聽音樂的方式跟以前不同了,不變的是我們對音樂的喜愛。
這個季節的落日最美了,站在房間陽臺的女兒牆邊,可以看到在一片淡藍天空中,金黃色夕陽逐漸沉落,我們聽著適合夏天的爵士樂,久違地感受到和風吹拂,聽見蟬鳴,陽臺的植物都長得很翠綠,遠望是城市的景觀,左手邊遠處有我以前住過的大樓,就是我跟阿早相識的地方。
陽光從金色變成豔橘,天空有些地方開始轉暗,天藍變成寶藍,一抹黑金刷上遠山,夕陽落下了。
小小的藍芽喇叭流淌著音樂,將我們帶離了閉關的幽閉,隨著意識流動,彷彿飛出了陽臺,音樂無邊無際,帶我們去了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