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16 Girls in Our Town
探尋城市暗處裡的光
是條通教會我的溫柔
┃席耶娜┃
文 劉亞涵 攝 Jack Lin

席耶娜 臺中人,18 歲北上生活,25 歲進入條通日式酒吧工作,現為 BAR NINE 媽媽桑,同時也是「五木條通商圈發展協會」會長,持續推廣條通文化,曾任電視劇《華燈初上》的技術指導,喜歡臺北剛剛好的冷漠。
18 歲從臺中來到臺北,一開始真的不太適應大城市的距離和冷漠,最讓我震驚的是朋友之間連幾十塊都分得很清楚,但漸漸地我理解到城市人不輕易吃虧是因為,當沒有把自己照顧好,也就沒有多餘的能力去照顧別人;城市人的冷漠是因為不想要多管閒事,也許有人覺得少了點人情味,但背後其實是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樣子,所以不輕易干預,我覺得這樣剛剛好的距離是在臺北生活最好的方式。
在臺北生活久了就愈來愈能看見這個城市溫柔的一面,尤其是條通,對我而言,這裡是最多元化的地方,男公關店、女公關店、男同志店、女同志店甚至第三性公關店都同時存在,我經營的是日式酒吧,會走進這裡就表示今天晚上是想找人聊聊天,透過酒精的催化去呈現那個真實的自己,而我們就用溫柔體貼來回應與理解,某種程度其實很像心理諮商師(笑)。

我常說本身帶了太多偏見的人,是無法在條通待太久的,這裡的確是城市裡黑暗的一角,習慣了陽光普照,當不經意看到一點點黑暗面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新奇好玩,但我早已習慣待在這陰暗的地方,我享受的是找出那些不容易被看見的一絲絲光芒,不論最初印象如何糟糕,每個人一定都有吸引人的地方,尋找的過程需要練習,但久而久之,就會習慣看見別人的優點,這是條通教會我最重要的事。

人們來到這裡,不論是工作還是客人都帶著各自的理由、不同的故事,而條通便以她獨有的溫柔來回應,接納那些社會安全網接不到的人,在這裡你會看透人性,但並不是看破紅塵的失望,而是更能夠做到理解跟諒解。相較於年輕時的衝動帶刺,在條通度過的這些年,讓我能以更優雅的姿態來看待世界。●


┈┈┈┈┈┈┈┈┈┈┈┈┈┈┈┈┈┈┈┈┈┈┈
Cover story 116 Girls in Our Town
Part 1 因為這個城市 我們形塑出新的性格
Part 2 每一個她 都是一種自己的分類
► 理科太太|當媽媽讓我真正成為一個人 現在我知道勇氣是什麼了
► 阮鳳儀|既是美國女孩也是臺北女孩 身分的游移讓我更加柔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