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22   Organize and Reset


讓物件長成生活的紋理
是對收藏者的理想狀態


 HaoHao Lin   Rafael Wu



┃Amos Huang┃

%E4%B8%BB2

Amos Huang 嘉義人,曾至日本京都修習料理當過學徒,學成後回家接下嘉義茂生壽司屋,也找本事設計改裝店面賦予在地老店新面貌,當時蔚為話題。喜愛戶外、愛車、愛植物,也愛收藏日本雜誌《POPEYE》,儼然是嘉義 cityboy 無誤。




我承認我有收藏癖。

從公仔玩具、民藝器物再到植物盆飾,要如何在居家空間中,收納不同屬性媒介的物件,並且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生活語彙,是當初規劃這間兩層樓公寓的難題。設計師幫我把以往複雜的隔間配置打掉,留下了大片的對外窗讓光和風能夠流進來,實際上設計師不會給我任何定義或是空間的準則,而是提供了一個格局讓我自由發揮,由我自己設想要怎麼將物件一一填進去。




的確是興趣使然,在還沒裝潢之前,我就都已經從雜誌或是選物行物色好品項,我認為好的物件會激發你對空間的想像,期待一張圓桌、一只矮櫃或一盞壁燈安在家裡的模樣,畢竟自己才是待在這個空間最久的人,是真正「住」在這裡的人。當時心底在設計上很確信的是,希望減少硬裝潢的比例,讓更多的空間能留給家具軟裝,透過各式物件的擇選和搭配,來讓空間產生歸屬感——全然屬於自己的家。




我的桌椅擺設很少成套的,但每一件都是我由衷喜愛,我能細數它們各自來到我手上經歷的故事,我永遠記得自己第一次到設計商店 MomaShop,坐到美國二○世紀經典設計躺椅 EamesLoungeChair 的瞬間,那股由物件本身所蘊含的文化與美感所帶來的悸動感,驅使我主動去研究、去翻閱雜誌、去看各式樣的網站或是參加同好社團,這些歷程漸漸累積成我對空間的理解,裡頭有著我的個性、我的偏愛,最終成了現在這個家的樣貌。




除了設計師規劃的固定櫃體外,我也有做可自由調整位列上下的洞洞板牆,當然有人會疑惑於居家空間內,在展示性與收納性之間該如何衡量?對我來說,買到一款好看到你自己很喜愛的物件時,就會不自覺地想要把它展示出來,當它存在於你生活起居視線所及的範圍內時(大部分時間也只有你自己看得到),心裡總會想起當初與物品相遇的快樂,僅僅只是在那裡,心情就會很好。




在疫情間誕生出的這間家屋,是我前半人生的積累,也記錄了一名收藏愛好者成長的紋理,裡頭有不同國家的文化,不同的時代經典,有家具、有海報、有植物,也有民藝品,經過我的整理,它們漸漸安身在這個空間裡,長成了我生活的樣貌。

被鍾愛的物件驅使與拼湊起對於空間的想像,我想這才該是「家」最真實與該有的樣態,也毫無疑問地,這就是我理想中的家。●



┈┈┈┈┈┈┈┈┈┈┈┈┈┈┈┈┈┈┈┈┈┈┈

Cover story 122   Organize and Reset





no122 %E9%A0%90%E8%B3%BC%E5%AE%98%E7%B6%B2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