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122 Organize and Reset
練習捨去不適合的物質與人際
才能真正看清與成長自己
文 Peas Lin 攝 YJ Chen
┃袁艾菲┃

袁艾菲 女演員、藝人。2019 年公開宣布結婚,目前居住在新北新店山間,不時會拍影片分享與先生老魚的日常,在老魚協助下逐漸學會人生的斷捨離,老魚喜歡買植物,她喜歡買相機,兩人是互相督促物質離捨的夥伴,善用收納的極簡住家在 2022 年拿到巴黎設計大獎,過去對自己有許多迷惘與焦躁的袁艾菲,如今與老魚和三隻貓過著安穩自在的生活。
在我二十幾歲的時候,一直覺得自己被淹沒在社會期待的洪流之中,大家流行什麼、喜歡什麼,很容易影響我,那時在工作上也常常急於表現自己,焦急著在每個有鏡頭的時刻,展現出最好的樣子,說得直接一些,就是太用力了。在那個年紀的我,常常感覺很煩躁、不安,可是不知道到底是缺少了什麼。
到了三十歲出頭,逐漸學會偶爾能從急流撐起自己,吸到幾口氣,等到了三十歲後段,我變得安穩,就像躺在游泳圈裡,雖然有時有大浪會稍微嗆到,但我終於能呼吸了,我不再隨著大眾的定義或期待隨波逐流。一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我不是少了什麼,而是要學會把不適合的東西捨離掉,無論是物質的、人際的、心靈的,才能真正看見跟明白內在的自我。
在我最感到煩躁的那個時期,原本是跟媽媽住在新北永和,當時還是男友的老魚提出希望一起搬到山間,找到新北深坑的租屋之後,才發現搬家這件事要面對好多取捨,許多從過往一路累積的東西,到底該不該一起帶到新家,面對著無數次的抉擇,最終只帶了少少幾樣必備的過去,意外覺察這樣的生活,其實沒有任何不便或牽掛。
那時曾讓我最猶豫的是許多為了工作買得衣服,一整排的洋裝,因為是花自己努力工作賺得錢買得,總是想著哪天會有場合再穿到吧,可是從來沒有那些場合,最後決定與其放著積灰塵,不如把這些華服送給適合的人,看著它們在別人身上閃閃發亮,被穿去不同活動都很耀眼,這樣的滿足感讓「失去」這件事變得無關緊要。
後來我自己頓悟一個道理是「捨一得一」,我要給出去一個東西,才能再有一個新的,之前我跟老魚去日本玩,當時很想買一臺二手相機,但跑了很多店家怎樣都找不到喜歡的,後來在Instagram上看到學妹在找一臺相機,剛剛好我就有,想想自己根本也很少用來拍攝,就直接送她,過了兩天,就在某間店找到心心念念的機型,那瞬間真的有種感知,這是宇宙送我的禮物,從此我就與自己許下有捨才有得的約定。
過去我很常看新聞就莫名地被洗腦,感覺到這個世界是很匱乏的,比如疫情期間持續報導大家搶口罩、搶衛生紙,到後來搶快篩,那時我去購物,看著衛生紙串就會想,是不是也應該要多囤一些?這種時候我就會打給先生老魚,老魚會明確地告訴我,「家裡已經有很多了,不用再買。」從我認識老魚開始,他擁有的東西都很精簡,當我不知道該不該買什麼的時候,他就是我的斷捨離導師,也是在跟他一起搬家的那次經驗之後,我逐漸學會捨去不必要的,讓自己的日常變得簡單,像是私下我其實穿來穿去都是那幾件,特定時刻就請造型師幫我打理,不再刻意治裝。
有本深深打動我的書是日本著名整理師近藤麻理惠的先生寫的《我要的新人生》,不僅僅是談到物件的收納,也講到人際關係的精簡,當覺得不舒服的時候,這段關係是否還要維持?要守護的應該是自己的內心。我與老魚討論過,他指出我對於過往的戀情常糾結於不快樂的地方,過往講到那些感情,還是咬牙切齒地覺得誰誰真的很爛,如今把這些滯納在心裡的情緒放開,視為人生歷練的累積,因為我已經在新的旅程了。
友情裡曾會被「你這樣很不朋友」、「朋友應該一直關心彼此」的關係束縛,認為自己要盡可能滿足他人,因此我總是盡可能地參與社交活動,努力維持人際關係的熱絡,但在這幾年調整過心態之後,也找到與人相處舒適的方式,不再強迫要很積極地做個怎樣的人。
搬進山裡之後,一口氣丟掉很多東西,也割捨了城市生活的便利和密集與朋友的接觸,可是實際面臨改變,會發現自己都能適應,與老魚山居的日子,反而多了很多時間面對自我,釐清自身到底是怎樣的人、想活出怎樣的生命。
這幾年反覆地練習來強壯內心,各種焦慮都緩緩被意識與卸下,我理解到當你換個視角看世界,知道擁有需要的就是豐足的,而我們每個人都是無限的,就能不斷去成為心中最好的自己。●
┈┈┈┈┈┈┈┈┈┈┈┈┈┈┈┈┈┈┈┈┈┈┈
Cover story 122 Organize and Res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