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屋是種姿態
用物件堆疊出一個
懂得陪伴的房間
┃ 李問孝 ┃

李問孝 影像工作者,在臺北租屋八年,曾認為房間只是「睡覺的地方」,隨著越來越認識自己,才找到生活節奏,並透過物件搭配賦予空間價值。興趣是在家玩玩具,為公仔佈置電影場景,以底片相機拍成故事。
小時候住在基隆,屋內照不到陽光,環境也比較簡陋,天花板經常漏水,房裡總是四散著水桶,空氣中瀰漫著濕氣,當時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倒水。也許是這樣的環境,讓我對家一直都沒有認同感,一有機會就想往外跑,於是大學後就搬來臺北了,也因為一心向外,家當自然不多,當時只要兩個後背包就能打包我的生活。
對臺北的印象是第一次漫步在信義區街頭,想像著未來的自己,為了生活,在高樓大廈之間奔走,卻感到充實愉快,滿滿都是對大城市的憧憬。大學時為了省錢,我和朋友合租一間房間,當時對環境品質和自我領域的感受很不敏銳,只感覺忙了一天回到家,能有朋友嬉嬉鬧鬧的陪伴很快樂,但畢業後大家各奔前程,我也和家人搬進了老公寓,並擁有了獨立的房間。
問孝經常坐在這張露營椅上看漫畫,露營椅方便在家中移動;而百看不膩的漫畫《航海王》、《灌籃高手》……,每每看完都還是會熱血沸騰啊! 對很多事都躍躍欲試的問孝,大學時一度著迷於彈吉他,便買了一把木吉他自己學指法,結果現在只會彈T1213121和歌曲《Lost Stars》。
隨著越來越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我開始會對日本雜誌《POPEYE》、動畫《魔女宅急便》與《心之谷》中的夢幻場景心生嚮往,漸漸地不再對家「置身事外」,更發現透過佈置,能賦予空間靈魂,讓一開始混沌不明的房子成為了「家」。
為了完成某些成就來到臺北的問孝,這張《白日夢冒險王》電影海報一直提醒著他,即使面對嚴苛又殘忍的世界,仍不要忘了做夢。 問孝說,為了保護珍愛的海報或拼圖,一定要裱匡後才能上牆,不然展示久了容易生灰塵;想要轉換環境氣氛,選擇不同的燈具、開燈是個很簡單的方法。
黑膠唱片/卡式錄音帶是來自朋友爺爺的贈禮,問笑說想不起自己是什麼時候愛上老歌了,也許心裡一直都住著一個老靈魂吧。 梯形格局的房間,問孝建議沿牆擺放大型的傢俱或綠色的植物,遮擋邊邊角角。
說到認識自己,我算是個幼稚的大人吧!大學時愛上露營,便架了洞洞板陳列露營裝備;雖然是個年輕人卻擁有老歌魂,便規劃一隅擺置了黑膠與唱片;前陣子沉浸於世足賽的熱血沸騰,買了一顆足球。在休假時與好友組隊踢球;不過舉目所及的牆面和櫃子,仍是擺滿從小到大《灌籃高手》、《航海王》和宮崎駿系列作品等最愛的動漫畫與電影收藏。
讓這間房間產生歸屬感的原因,玩具佔了很大比例,問孝說自己是個很幼稚的大人,沒事就喜歡玩玩具,還會幫他們拍微電影。
慢慢添、慢慢加,用喜愛的物件堆疊出家的模樣。現在的我不僅珍惜這些物件,也會時不時調整家中擺設,讓物件們都能適得其所、在這裡生活得更好。於我而言要對一個空間產生歸屬,必須是空間裡能有與自己頻率相通的東西,住進公寓的這幾年,我和玩具們就像陪伴左右的朋友、互相扶持。即便明白自己總有一天會搬離這裡,但美好的回憶仍會常存於心。●

口述 李問孝
文 張妤瑄
攝 簡子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