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38 La vie est d’ailleurs
我以為是我選擇了土地
其實是土地選擇了我
┃ 莊稼熟了 ┃

十五歲離開家鄉時,魏文軒就像所有花東孩子一般,面對就學與就業的未來,像是顆被用力拋擲出去的陀螺。他來到繁華的小島西側,開始賣力地旋轉。在臺中轉過了青澀的求學,轉過戰戰兢兢的創業,轉出美好牽手走紅毯的那一天,也轉出屋簷下不虞匱乏的安穩。然而,在事業巔峰的忙碌裡,他開始冒出許多奇妙念頭:「人生就是這樣了嗎?」「不斷賺錢花錢,生活的其他部分呢?」這些念頭在白天是疑問,在夜裡成了夢。他開始醞釀,這顆總是勇往直前的陀螺,似乎決定轉出不一樣的人生與成果。
人生的勞動 不該只是為了錢 而是更深層的耕耘
「那就回鄉吧。」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刻,魏文軒收掉與妻子郝素青一起創立的室內設計公司,即使素青將這份工作經營得有聲有色,他還是決定回應內心的某種呼喚 :「 在都市的勞動只能換來金錢,回家鄉的勞動卻可以守護土地、耕耘下一代。」魏文軒知道山脈另一邊有著無法取代的事物等著他,那也將會是他能夠留給孩子們最珍貴的禮物。
當孩子有天長大,陷入理想與現實掙扎的人生時,他希望能夠給他們的,就是自己兒時經歷的一切,田野的溫暖、大山的力量,他希望孩子成長在有風吹鳥鳴的寬闊土地上,那麼當有天他們必須為了生命被用力拋出時,家鄉的一切可以成為夢的基底,承接所有挑戰與失落,並且一次次勇敢站起。

陀螺人生大逆轉 轉出一片截然不同的風景
從做出回鄉決定到租用卡車全家搬回池上,中間只花了一星期。魏文軒就是靠著這股直率的性格,一旦決定出發,就大步往前走。路再崎嶇,他不往下看。因為一直以來指引他的都是前方希望,而不是腳下的恐懼。
回到家鄉後彷彿歸零的他,卻是滿滿動力。重啟家業,引水種田,整修老倉庫,在城市裡人人算計,但是夢想其實沒有投機的路可以走,文軒和素青穩紮穩打開始在家鄉池上實踐心裡的藍圖,他們想回饋家鄉的、想贈與給孩子的、想創造給自己的⋯⋯一分一分在熟成的田裡、在砌好的磚房裡,逐漸實現。

落下的每滴汗水 都漸漸釀成生活裡美好的片刻
起初,池上萬安的鄉親們對於返鄉的他們是又高興又擔心,高興著有年輕人願意回來,擔心的卻是這裡留得住他們嗎?好在這對夫妻善用城市裡訓練出來的俐落手腳,讓從此每一步都走得相得益彰。魏文軒為自己耕耘的田地創造出「莊稼熟了」這個小農品牌,也呼應著用老倉庫改的風格民宿,希望遊人能夠慢下腳步,住上一晚,細細品嚐這裡的純真風情。
回鄉後的文軒也積極參與社區發展,池上萬安是個迷你的客家聚落,卻擁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能夠與鄉裡其他青年一起胼手胝足推動發展,讓他更加肯定自己回鄉的決定。從此的每一分汗水都更值得,這些就是當初在都市裡金錢所不能滿足他的心靈財富。

插了秧就已經成功一半 收穫要耐心等待
「人的生命很像稻子,他的本性跟他在的土地很有關係。」春末夏初,好不容易農忙之餘的魏文軒坐在「莊稼熟了」一樓靜靜思考。「人在選擇土地,土地也在選擇人。」現在的他,最希望能夠讓寧靜美好的萬安繼續維持下去。耕作其實就是一種維護,而維護就是一種守候的心情,看著社區和田一年比一年茁壯,土地上復育出好的稻子,社區裡也會將對的人留下。
從創業、返鄉,到投入社區營造和自己的事業, 魏文軒雖然個性比較衝動,但面對未來,他卻不一定要有所執著:「就像插秧一樣,插下去就是成功的一半。教育也是,基礎做下去,至於要發展成什麼樣子,就是等候。」這些他用回鄉十年體悟出來的心情,其實跟當初取名「莊稼熟了」的心境一致。聖經裡告訴他們,你要有信心,當莊稼熟了,必須相信他有辦法收割,收到你懷裡。
文 小海
攝 小海、莊稼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