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慢生活
老派聖誕
┃張曼娟┃
我走到書店最輝煌的一個角落,那裡擺放著聖誕卡片、各式各樣的聖誕禮物與飾品。但其實聖誕卡片的規模與樣式,已經遠遠比不上 20 年前了。我記得那些年代,連新書出版的日期,都得要避開 11 月和 12 月。「那兩個月是卡片季啊,書店裡全部都在賣卡片,簡直是災難片。」出版商這麼說,看起來憂心忡忡。他一定沒想到,我們都沒想到,聖誕卡並不是出版的災難片,還有更大的災難要來。
如今,網路時代的來臨,也讓聖誕卡萎縮到聊備一格了。但我還是有些執著,關於寫卡片這件事。因此,總要專程到書店去挑一、兩盒卡片,寫下一些話,給願意聽我傾訴的朋友,告訴他們我對他們的想念、感謝與祝福。
這很老派,我知道。但是,聖誕節不就是要老派嗎?
在我家裡,聖誕節是屬於母親的節日。母親唸的是教會學校,他們最重視的節日就是聖誕節。從我有記憶以來,家裡一到十二月就彌漫著過節的氣息。有一個方形的紙盒,邊緣已經破損,卻被收在床底下,那是聖誕樹的靈魂── 一閃一閃的彩色小燈飾。至於其他的裝飾品,全都是我們手作的。母親帶著我和弟弟,用金色和銀色的紙摺疊天使,還用蛋殼做出聖誕老公公,那是我最喜歡的部分。總是纏著母親一直問:「要做聖誕老公公了嗎?」母親把生雞蛋敲一個小口子,讓蛋汁流乾淨,用水沖洗蛋殼,晾乾之後,交給我們。我們先在蛋殼上畫出笑咪咪的臉孔,再用口紅將緋紅的顏色抹在老公公的臉頰上,看起來就很有精神了。當然,紅色的聖誕帽和白色的鬍鬚是絕不可少的。
母親的朋友從遠方寄來的聖誕卡片一張一張地放在樹上,而後,將棉花撕得薄薄的,環繞樹身,「下雪了!下雪了!」那應該是布置聖誕樹的最高潮。當母親踩著小板凳,把紙摺的一顆大星星裝飾在樹頂,父親便將聖誕燈的插頭插上,弟弟飛快地關上燈,黑暗中所有的光華都來自那棵聖誕樹,舒緩的,一明一滅,像是心跳那樣,閃動著歡慶與喜悅。注視著它,我的心總是被聖潔平和的情緒所充滿,突然安靜下來。
當我們長大,家裡不再布置聖誕樹了。聖誕節是屬於孩子的。弟弟成年之後,到美國去念書、工作、結婚、生子。有一年聖誕,我們去美國團聚,布置了自己的聖誕裝飾,還在夜裡開車去別的社區,看看人家是怎麼布置的。外面的空氣很冷,有時剛下過一場雪,我們全家人擠在溫暖的車內,年幼的侄兒抱在我的膝上,我們坐在靠窗的位子,他的頭抵著車窗,那麼興奮的發出驚歎聲。後來,連侄兒也成年了,再一次失去了聖誕節。
成立小學堂之後,工作夥伴堅持著美國的聖誕習俗,年年 12 月都裝飾得熱熱鬧鬧,看見大人孩子在美麗的裝飾前拍照,我便忍不住幸福的歎息了:聖誕節,還是老派的好。 ▍
張曼娟 曾經在大學當教授許多年,曾經在香港擔任臺灣文化代表;曾經出版過締造紀錄的暢銷書,如今想回歸到沒有定位的狀態,好好過日子。喜歡旅行、觀察、發呆、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