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65     Scenery of the Table


收藏百搭的器皿
妝點生活層次感


┃ 李昉 ┃


%E4%B8%BB%E5%9C%96 FX 2271 %E7%B7%A8%E8%BC%AF


李昉 小日子駐站作者,在部落格與粉絲專頁「Talk less」分享文章,也是網路媒體「台灣燙」美食編輯。一直以來都在食物相關領域打滾,平日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到假日就化身為自家烘焙師。喜歡用攝影將手作甜點與日常飲食記錄下來。




我不是個愛吃的人,卻特別喜歡做菜給家人朋友品嘗。從挑選食材、想菜單到烹調,最後將料理盛裝在適合的食器中,再做些擺飾,看見大家開心享受美食的樣子,自己也會非常快樂。

因為媽媽過世得早,從小家人三餐都是由我料理,不過煮飯很累人,有時候煮完自己都沒了食慾,這時如果可以用漂亮器皿來盛裝食物,讓餐桌變得更賞心悅目,餐餐料理起來也會更加起勁。

有次看了張藝謀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故事述說主角的父母談戀愛時,母親每天都會做不同的飯菜,裝在家傳的青花瓷碗裡帶給父親,電影中,青花瓷碗不只是盛裝食物的工具,更是傳達用心料理的媒介,讓我對青花瓷碗產生美好的憧憬。因此上大學外宿後,我也為自己買了個白描青花的大碗和一雙日本深色木筷,即使獨自一人吃飯,只要使用這副碗筷,心情就會很好。



%E5%89%AF%E5%9C%963 FX 2517 %E7%B7%A8%E8%BC%AF


雖然對家常菜還算熟悉,不過需要精準計算、 秤量的甜點,對我來說像是另一個世界。最初接觸甜點是幾年前到廚藝教室工作時,為了寫和甜點相關的歷史典故與烘焙原理,才試著自己動手做,雖然不是專業烘焙師,剛開始也失敗過很多次,但是每每完成一個作品,並將之放在漂亮的蛋糕盤和碟子上,就會特別地有成就感。

由於從事美食編輯的工作,平時也會在社群上分享自家料理,經常需要思考不同的擺設方式,除了翻閱書本雜誌,也會在 Instagram 上尋找食器與色系搭配的靈感,像是用簡單器皿襯托食物美味的日本料理研究家樋口正樹,還有擅長用零碎物件,如布巾、雜誌、食器等布置出生活感的《甜點 慢時光》作者 Emily,我都會特別去關注。



%E5%89%AF%E5%9C%962 FX 2387 %E7%B7%A8%E8%BC%AF
%E5%89%AF%E5%9C%961 FX 2235


為蛋糕擺盤時,主要看顏色的協調,例如一款自己常做的抹茶戚風蛋糕,我喜歡用深色盤子盛裝,因為這樣會讓上面的白色鮮奶油更顯濃郁柔軟。為部落格文章拍攝照片時,則會選用不同顏色與花樣的布料做擺飾,增加畫面的立體層次,此外,也常依照季節呈現視覺豐富度,像是夏天選擇玻璃,冬天使用陶或瓷器,再依照自己的美感去創造舒適的餐桌風格。

隨著食物顏色、種類的不同,適合搭配的器皿也不一樣,但考量到金錢和存放空間,挑選食器時,我會傾向選擇較多用途的餐具,像是方便清洗,且不會殘留氣味的琺瑯和玻璃材質。尤其蛋糕容易吸味道,用這兩款容器保存也比較合適。不過我又更喜歡琺瑯多一些,除了好清潔外,外型也漂亮,可以進烤箱,又可以當做盤子直接端上桌,非常萬用。



%E5%89%AF%E5%9C%964 FX 2484


對於電影或書中看過的食器,我也會特別留意,像是最近正在尋找電影《花樣年華》中,男女主角在復古西餐廳使用的碧玉色牛奶玻璃杯盤,彷彿有了它,就能跟劇中人物產生共鳴。還記得有次在日本看到一款玻璃小碗,和我在國中時期買的食譜裡看見的點心碗一模一樣,當場便決定買了下來,雖然這個碗在日本可能是很普通尋常的東西,但是對我來說卻像是保留了那段學習做菜的回憶。

在開始收集食器之後,我越來越少去咖啡館或甜點店,總覺得不論到哪,還是比不上在家裡泡壺熱茶,吃自己做的點心自在。使用喜愛的食器能讓生活變得更有層次,但不代表一定得花大錢,而是在能夠負擔的範圍之內,買下自己喜歡,百搭又能用很久的器物,就是最適合我的風格。●





 吳亭諺
 簡子鑫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