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68 After Love
失戀的無常 是有些人
注定只能陪自己走一段
┃ 張維中 ┃

張維中 優雅的天秤座作家。20 歲出版第一本著作,寫作類型廣泛,遍及小說、散文、旅記與專欄等。旅居東京十年,對日本的人事物有著細微觀察,今年推出最新長篇小說《餐桌的臉》。
有很多人問我,一個人在東京生活十年了,會不會寂寞?我可以誠實地回答,會。不管身邊是不是有人陪伴,寂寞的感覺其實一直都在。但大多時候只是一時被當下的某種情緒或氣氛感染,孤獨感瞬間襲來。好比自己一個人逛美術館,有時也會有:「啊,如果現在有個非常契合的對象一起做這件事,那該有多棒」的想法。不過一旦離開那個現場,對愛情的美好想像,就如同被關掉的電視螢幕一閃即滅。
我想可能是因為年紀的關係,20 多歲時愛情佔據生活的 80%,35 歲以後脫離對戀愛的濃烈憧憬,愛情只剩下 30%;面對失戀,療傷期縮短,自癒能力也變得更好。相較曾經跑去對方家樓下等待,只為了想努力挽回的自己,現在卻能夠以大人式的成熟態度自白:失戀就是失戀,沒什麼大不了,開心享受自己的生活就好。

最常聽到的煩惱是,與我年齡相仿的朋友,長時間沒談戀愛,一旦進入愛情很容易吸引小自己十幾歲的對象。我想這是因為 30 多歲的人,鍾情於 20 世代的活力熱情,20 歲的人對 30 世代又有種崇拜與安全感的著迷,當然彼此就很容易相戀。但脫離浪漫的粉紅泡泡後,金錢觀、價值觀等現實問題,如地雷般爆炸,最後往往走上分手一途。但我總覺得一段感情的結束,可以促使自己重新思考,如果下次再開始一段愛情,究竟自己要的是什麼,或是對方從你身上能獲得什麼。
我的書真正談論愛情的不多,新書《餐桌的臉》雖以三位男女的感情做為主線,但實際上講的是一種城市裡的人際關係。但內容中描述女主角陷入同時喜歡兩個人的迷惘,則是我曾經思考過的難題,我覺得放進故事裡,蠻有意思的,愛情跟人性一樣,沒有是非對錯,只是充滿著掙扎與矛盾。
也有許多讀者會私下與我分享他們的戀愛故事與煩惱,但不一定是為了要尋求我的解答,只是因為從書中得到共鳴,想讓我知道我的文字可以成為一種安慰和陪伴。而這些個人經驗、朋友故事與聆聽到的片段,就像拼圖般,被我蒐藏在心中,去拼湊自己胡思亂想的創作靈感。
就像上一本長篇小說《戀愛成就》,談的也是 年紀大的女生愛上年紀小的男生,男主角是住在築地市場的日本人,卻不愛吃生魚片和味噌湯,角色設定的原型是一位我的日本朋友。有次從他家二樓望向市場,看見傍晚街道掛著紅燈籠的小酒館一一亮起,畫面很美,便一直記得,在寫小說時,將這些元素都放了進來。
和臺灣的人際關係不同,我總覺得日本人談戀愛習慣保持距離,失戀也是。跟對方分手就是謝謝不聯絡,在 Line 上提出拆夥。情侶間對彼此的私生活不清不楚,加上東京地大,距離感有地理的、心理的,很多人只靠 Line 聯絡,一旦分手,就再也找不到對方,也因為如此,現在日本年輕人很難談戀愛,或愛得很淡,所以分手時也幾乎無痛無癢。
我自己是不太會回憶過往戀情的人,當然有時一個人走在冬日午夜的街上,聽著林憶蓮的〈遠走高飛〉,也會想起某段愛情的銘心刻骨,倒不是因為陷溺過去的傷感,而是想到人生無常,但這個無常不是因為惋惜與遺憾,而是在人生的路上,有些人注定只能陪著自己,走過一段路程。●

文 游姿穎
攝 簡子鑫
場地提供 OrigInn Space
┈┈┈┈┈┈┈┈┈┈┈┈┈┈┈┈┈┈┈┈┈┈┈
Cover story 068 After Love
Part 1 創作人生活裡的失戀風景
Part 2 昨日的失戀紀念物
► 消極男子
► 張西
► 方序中
► 謝盈萱
Part 3 情感觀察室
┈┈┈┈┈┈┈┈┈┈┈┈┈┈┈┈┈┈┈┈┈┈┈